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陈青妮(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摘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我们认为,为了满足海外市场对合格的、高素质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急切需求,必须尽快理清此专业的学科特点,为此专业的教育找准方向,合理安排课程。本文致力于总结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尝试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一套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科特点、课程设置为了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层次,也为了给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开辟新的途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了在现有的学术型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基础上,增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24所高校成为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TCSOL)教育试点单位①。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及要求、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培养方式、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等问题做出了说明②。令笔者担忧的是,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非每一个相关的教学者和学习者都了解这个《方案》。正如我们知道的,这种对研究和培养目的的模糊可能会给实际的教学工作带来方向性的错误,而这种错误的结果又可能会是,虽然此专业受到了国家重视,也在各高校及时开设,但培养出的人才却有可能与市场的需求和国家的要求不符。为了真正高效的培养出一大批能够胜任海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我们认为,整理出此专业的学科特点,为此专业的教育找准方向,合理安排课程,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本文致力于阐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尝试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一套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专家对此问题的关注。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科特点(一)学科概况近年来,汉语作为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民众的重视,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而在这样的热潮中,我们的师资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可以“走出去”,到海外教授汉语的师资缺口更大。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显示,2005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不足4万,师生比为1:1000。该报告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需要数百万汉语教师。据美国亚洲协会估计,在2015年将有5%的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届时将至少需要7000名中文教师,但现在美国只有500至700名中文教师;印度尼西亚教育部最①参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②参看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7年12月10日近也决定,2007年在全国各地1.6万所中学开设汉语课程,需要教师至少8万人;在韩国,有142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而且即将在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由此可见,汉语教师短缺现象在世界各国已普遍存在,在东亚和东北亚等国尤其突出。与需求相比,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培养能力远远不足。据统计,目前国内专、兼职教师仅5000人,承担着国内14万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他们已经很难再担起海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另外,现存师资又存在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对国外教育体制和学生状况缺乏了解等问题,无法适应国外的需要。可以说,目前,海外汉语教师的本土化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令人欣慰的是,推广汉语的重要性,与培养推广汉语专门人才之间的矛盾很快引起了国家重视。国务院同意新增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且明确指出设置此学科的培养目的,即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汉语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学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二)学科特点1.新兴学科教外国人说汉语,人们更加熟知的是“对外汉语”专业。而对于国务院刚刚批准成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则比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