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5页金融发展理论专题本专题关注的内容从金融发展理论的沿革入手,主要阐述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肖与麦金农的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80、90年代主流的金融发展理论观点以及中国的经济学人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的探讨。学习本专题,应了解金融发展理论的历史沿革,重点在于了解各种金融发展理论的内容、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难点在于对中国经济学人对金融发展理论发展的理解与掌握。本专题共分6小节,计划使用4课时。第1节金融发展理论的沿革【导入】金融发展理论主要是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论述各种金融变量的变化及金融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探索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金融政策。西方学者很早就有关于金融发展问题的论述,但较系统全面的金融发展理论主要是在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货币中性论在20世纪以前关于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有许多论述,但货币中性论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便利交换的工具,对实际经济活动而言,货币只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物价水平,对经济没有实质性作用。二、货币非中性论1898年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在《利息与价格》一书中提出,货币不仅媒介交易,而且媒介投资,进而引起经济向上或向下的累积性波动,并得出结论,只有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时货币才是中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货币利率很少等于自然利率,这说明货币非中性才是现实经济生活的常态,因此威克塞尔认为货币金融对实际经济活动具有实质性的影响。随后缪尔达尔、林达尔及凯恩斯等人也都在各自的理论中对货币金融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较系统阐述金融因素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经济学家是约瑟夫·熊彼特,在他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强调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熊彼特的启发下,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开始重视金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与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创建的经济增长模型强调资本、储蓄等金融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斯泰因货币增长模型继承和发展了威克塞尔、凯恩斯的分析传统,把货币分析和实物分析结合起来,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分析经济增长问题,强调货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非中性。托宾模型是将货币作为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试图寻找出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论证货币促进储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角度,证实了货币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托宾还认为货币与其他各种资产的存量与收益率相互第2页共15页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5页影响,共同构成整个经济增长的原因和结果。三、金融发展理论二战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经济增长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其金融体系也逐渐完善起来。与此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却一直发展缓慢、金融制度落后,因此西方经济学界掀起了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热潮。最早的当属斯坦福大学的格利和肖,他们的文章在现存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1973年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与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的先后出版,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金融发展理论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完善,掀起了7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但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国家多次爆发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发展理论的重新思考,因此80年代中期以来又掀起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热潮,在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更是有了新的突破。第2节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被誉为比较经济学的开创者。1969年他出版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对长达百余年的金融发展史及当代几十个国家的金融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创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各种数量指标,考察了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