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民政府文件济政发〔2011〕32号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济南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济南市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济南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金融业发展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我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一、“十一五”金融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发展迅速,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济南市“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指标全面完成,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已发展成为我市重要产业和重要纳税行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发展成就。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较快,税收收入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4%,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8.3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2010年金融业实现税收收入55.46亿元,其中市及市以下级实现税收收入31.76亿元,分别为“十五”末的2.4倍和2.1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8%和25%。2.金融机构加快集聚,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不断完善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省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入驻。截至2010年末,全市共有银行28家、资产管理公司3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财务公司1家、农村信用联社6家、保险公司60家、证券公司29家(营业部44家)、期货经营机构14家,另有6家小额贷款公司,19家典当行,金融从业人员达5.2万余人。泰山保险公司于2010年末获批开业,成为我市乃至全省第一家法人保险公司。与“十五”期末相比,我市金融机构数量显著增加,种类更加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更趋健全。3.金融市场快速发育,金融交易规模持续扩大。银行存贷款余额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年均增加815亿元,年均增长16.6%,2010年末达到7602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十一五”期间本外币贷款余额年均增加740亿元,年均增长16.1%,2010年末达到7035亿元,是“十五”末的2.1倍。企业上市实现突破。企业上市打破自2002年后连续5年的空白,先后有中国重汽(香港)、东港股份、九阳股份、法因数控、山水水泥、福瑞达化工、普联软件、中润股份、积成电子等9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另有140余家企业进入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库。目前,我市区域内上市公司达26家、股票28只,累计融资总额495.9亿元。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保险业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4%,2010年末实现保费收入122.3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2010年全年保险业累计赔付23.37亿元,经济补偿和保障民生的功能持续增强。4.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齐鲁银行成功实现更名,并先后在天津、青岛设立分行,实现了跨区域经营,在本市也实现了分支机构在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全市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统一部署,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用央行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资产,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资产质量明显好转,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支农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增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部署,我市先后建成并运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等现代化支付系统。现代化票据清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同城票据交换处理效率大幅提高。驻济各金融机构围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农”经济以及服务民生,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内设机构,并推出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项金融产品,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外资金融机构从无到有,数量不断增加。先后有中英人寿、海康人寿、安顾保险等12家外资保险公司落户济南,汇丰银行济南分行于2009年7月正式开业,实现了我市外资银行零的突破。5.集聚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在市场体系、组织体系、监管体系、经营规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