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品,大安全》汇报材料第一篇:《小食品,大安全》汇报材料《小食品,大安全》汇报材料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来自花厅小学五(1)班的学生,今天我们给大家展示的课题是《小食品,大安全》。接下来,我们将分活动背景、活动过程、成果推广、活动评价四大板块向大家一一介绍。活动背景每天上学、放学,我们都能看到一大伙同学拥挤在小摊面前买吃的,如辣条、汽水等。课间,校门紧闭,只要一声招呼,透过校门的缝隙,小贩们便把吃的送到学生的手上。虽然学校严禁、父母叮嘱,但大家总抵挡不住诱惑。我和我的同学也不例外。有零用钱时,总是会偷偷的买上一些。说实话,我们很奇怪,这看上去干净又漂亮的东西,也不贵,为什么老师和父母说不能吃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确定了——《小食品,大安全》这一活动主题。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分三部分。准备阶段、探究阶段、整理阶段。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了小食品的认知现状、小食品的种类和成分、小食品的加工状况和小食品的危害四个子课题,制定了活动总计划。我们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小食品的认知现状。(2)了解小食品的种类和成分(3)了解小食品的加工状况。(4)知道小食品的危害性。2、方法与过程目标(1)能根据需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逐步具有自主动手、自主探索、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采访、讨论交流,逐渐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拓展思维空间。第1页共14页(2)通过活动培养集体观念,养成互相帮助协作的习惯。(3)关心自身健康,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接着,根据同学们的特长进行了分组分工,选取了小组长。这是总负责人陈小兰和谢思思进行工作安排,这是各小组组长和组员在填写小组计划表,这是填写好的计划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便开始了探究。看,这是调查小组在对各年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这是对校外的小商贩进行问卷调查,这是操作小组收集的各类同学们常买的小食品,这是他们在记录各食品的成分。这是搜索小组的同学在网上搜索小食品的加工状况,这是探究小组在机房和图书室查找小食品的危害。通过将近两个星期的调查,大家有了不少收获。调查小组将1-6年级的问卷表进行了整理,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同学,大家都喜欢吃小食品,觉得这些东西好吃也干净没有什么问题。大多数同学吃的小食品都是从小摊买的,价格在5毛到1块5之间,以五毛的为主。而小摊贩们对食品的安全也不以为然,只要好卖就行,觉得不会有问题,家里的人也会吃。操作小组通过对收集到的食品进行整理后,将大家常吃的小食品分为糖果类、饮品类和面粉制品类。糖果类主要是棒棒糖、水果糖,饮品类主要有汽水、果冻等,面粉制品类主要是各式各样的辣条。这些食品的成分除了水、面粉以外,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调味品和五花八门的食品添加剂。对于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少数包装袋齐全了,但大多数包装袋看不清生产日期,保质期也不长。搜索小组从网上搜索到很多有关食品加工的视频,我们筛选了其中的一段,大家一起来看看。看完后,大家的头脑都留下了什么呢。脏乱的加工环境,徒手加工的场景,还是黑乎乎的加工原材料。不管是什么,我想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太可怕了。探究小组通过上网、查阅图书,了解到小食品的危害主要是对身体的危害、对环境的危害、对养成习惯的危害。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小食品的几种危害。第2页共14页一、小食品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味精和香精,其中营养成份根本不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各类“精”多是化工合成的工业产品,除了能增加食欲之外,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例如,糖精是从煤焦油中提炼的,它除了有甜味之外,一点热量也没有,最后还需从尿液中排出,反而给肾脏增加了负担。二、小食品中的色素虽然被说成是“食用色素”,但很少是天然的,而多数是化工合成的,它们的副作用会慢慢的侵害人的身体,使人产生慢性中毒。由于慢性中毒不易被发现,因此危害也就更大。如果食用了假冒伪劣的小食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