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财务报表分析二、课程代码:03010160三、适用专业:会计四、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五、计划学时:60学时六、教学条件:课件;多媒体;教案;参考资料;案例等。七、课程定位:会计专业是我院经济管理系的骨干专业,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对行业、企业及职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其职业岗位和人才规格明确清晰,即:本专业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相应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财务管理类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我院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共有10个公共基础学习领域,10个职业基础学习领域,10个职业技能学习领域、3个专业选修学习领域和18个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专业能力模块中职业技能学习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财务管理学作为我院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标必须定位于“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上,要体现三大特性:一是职业素质教育特性,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会计报表分析作为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综合考察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管理,是企业财务会计的继续和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财务管理、会计理论及实务界所关注。《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是会计专业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又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职业技能课。本课程以会计报表阅读、企业财务能力分析、综合财务分析三大模块讲述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分析的技能技巧,通过大量的会计报表实例计算和案例分析、各行业上市公司的实务数据引领学生掌握会计报表阅读、企业财务能力分析、综合财务分析的基本视角、思路和方法。八、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将始终坚持案例教学,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融入相当数量的中国上市公司的鲜活案例,使学生得以将所学到的财务分析方法,立即应用于上市公司的分析实践,从而全面研习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进行分析的方法体系,促使其在提高分析能力的同时,加深对中国国情、企业经营环境以及现实经济现象的理解程度。本课程还将注意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多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研讨的课堂演示和辩论,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演讲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和思辨能力,对其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将大有裨益。教师的案例点评则可以使学生重新思考和评价自己在自主案例分析中的收获与不足。主要教学过程思路如下:1、课堂精讲理论。在本课程上,教师将主要讲授下列理论问题: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概念体系与方法体系(包括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质量等概念体系以及上述诸方面质量分析的方法体系);企业财务信息操纵的识别方法;比率分析方法;企业财务分析中非货币信息的利用等。2、课堂案例研讨。在本课程中,教师将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课堂案例研讨。案例主要取材于国内著名上市公司。在案例的内容上,主要涉及不同行业的财务报表、企业并购、企业间投资、企业融资策略等。在具体组织形式上,则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在案例的来源上,既采用教材中的已有案例,也采用由教师预先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课后采集的案例。3、学生讲述。在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课外收集与企业财务报告有关的最新的法规变化,并安排一定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讲述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演讲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并对学生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培养大有益处。总之,本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会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企业分析的实战经验,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