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理性思考走出误区提高质量VIP免费

理性思考走出误区提高质量_第1页
1/14
理性思考走出误区提高质量_第2页
2/14
理性思考走出误区提高质量_第3页
3/14
理性思考、走出误区,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虢镇东关小学李公平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标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认识上的偏颇也随之出现。下面列举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的几个误区,分别加以分析,并加以思考,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商榷,以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讨论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合作交流是否一定就是小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已被大家所共识。同时也出现了误区,在目前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赛讲课教学中。我清楚地记得,1998年参加区级小学教学能手比赛时,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2年参加陕西省教科所组织的全国名师小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时,发现大多是采用小组学习形式;2003年参加本镇区级教学新秀评赛活动,21节数学课竟然全部采用小组学习形式。在一些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见到如下的镜头: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当教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讨论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内所有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有的小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教师又说“停止”,学生则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儿,当听到教师的号令则又再来一次“合作”。当教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按照老师安排好的意图“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观者。班级学生有几十人,教室里分成了十几组,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不可能……小组学习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组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且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最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在教学中一哄而起、盲目仿效,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再从数学知识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知识、所有的年级都适合小组学习,也不是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受学科特点、学生个性特点、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规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时能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曾经是我们加以推广的并且自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它独特的教育效果。但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听课感受,我觉得实际上我们的小组课堂教学实际上已被一些教师演变成优秀学生的舞台,其他学生只是观众而已,教学成了演戏、作秀。我认为教学流程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精神,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训练,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交替互补。我是这样设计的:创设生活情境提炼出数学问题——大胆猜想结论的可能性——小组成员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猜想——大组汇报总结数学规律结论——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算法多样化还是形式化?“提倡算法多样化”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摘自《数学课程标准》)我曾经在校内教研时听过一节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例题是23-8。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出现了多样化的算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理性思考走出误区提高质量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