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给水工程课程设计第一节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一.课程设计题目广东省某城市的给水管网初步设计二.工程概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该城市的给水管网进行初步的设计三.计算说明(一)、原始资料:⒈条件图:1:5000城市平面图⒊城市居住房中的卫生设备情况:Ⅰ区:室内卫生设备情况(有给水、排水、淋浴、热水供应);Ⅱ区:室内卫生设备情况(有给水、排水、淋浴、热水供应);⒋城市中房屋的平均层数:Ⅰ区7层;Ⅱ区7层;⒌工业用水情况:城市中有下列工业企业,其位置在城市平面图;①工业区Ⅰ厂,生产用水量6000米3/天。工人总数3400人,分两班工作,热车间占41.18%第一班1700人,使用淋浴者1700人;其中热车间700人第二班1700人,使用淋浴者1700人;其中热车间700人②工业区Ⅱ厂,生产用水量8000米3/天。工人总数5100人,分两班工作,热车间占35.29%第一班2550人,使用淋浴者2550人;其中热车间900人第二班2550人,使用淋浴者2550人;其中热车间900人9.给水水源:A河10.附录:城市用水量变化曲线及时变化系数变化系数:Kh=1.23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时间0-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用水量%2.822.792.933.063.133.784.935.135.114.814.644.52时间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水量%4.494.454.454.555.114.924.94.714.294.043.423.02给水管网课程设计基础资料:总人口(万)绿地面积(万平米)道路面积(万平米)工业区Ⅰ总人数其中高温车间人数工业区Ⅱ总人数其中高温车间人数12.250843400140051001800工业区Ⅰ生产用水量每日6000立方米;工业区Ⅱ生产用水量每日8000立方米。(二)基本数据的确定由原始资料该城市位于广东,人口数12.2万,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可知该城市位于一分区,为中小城市。从设计规范查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上限370L/cap.d;工厂职工生活用水量采用一般车间每人每班25L,高温车间每人每班35L计算,淋浴用水按一般车间每人每班40L,高温车间每人每班60L计算;浇洒道路用水量按每平方路面每次1.5L计算;绿化用水量按2L/d.m2计算;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计算;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内火灾发生次数2次,每次用水量45L/S计算;(三)用水量计算城市设计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计算,包括: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城市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1.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1:Q1=qNfQ1―—城市最高综合生活用水,m3/d;q――城市最高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f――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所以:Q1=370×12.2×104×100%/1000=45140m3/d2.工厂生产用水量及职工用水量:Q2:工厂生产用水量:6000+8000=14000m3/d第3页共9页第2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页工人生活用水量:25×(2000+3300)/1000+35×(1400+1800)/1000=244.5m3/d工人淋浴用水量:40×(2000+3300)/1000+60×(1400+1800)/1000=404m3/d工厂生产用水量及职工用水量:Q2=14000+244.5+404=14648.5m3/d3.浇洒道路用水量Q3:Q3=1.5×84×104×3/1000=3780m3/d4.绿化用水量Q4:Q4=2.0×50×104/1000=1000m3/d5.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计算。6.最高日设计流量Qd:Qd=1.25×(Q1+Q2+Q3+Q4)=1.25×(45140+14648.5+3780+1000)=80710.63m3/d7.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hQh=Kh×Qd/86.4(时变化系数由原始资料知Kh=1.23)=1.23×80710.63/86.4=1149.01L/s8.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城市消防用水量定额为45L/s,同时火灾次数为2次。城市消防用水量为:Q6=q6*f6=2×45=90L/s四.供水方案的选择1.选定水源及位置和净水厂位置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对于水的源选择:(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2).水源的选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