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达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4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克难奋进、坚韧前行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深入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方面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7.8亿元,增长8.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2.4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2亿元,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5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45元,分别增长10.7%和11.8%;城镇登记失业率4.0%;人口自然增长率3.8permil;;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节能减排省控目标全面完成。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稳增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调控政策,及时推出稳增长“十三条”,相继出台市场拓展、金融支持等系列配套措施,从多方面稳定经济增势。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重点项目150个,集中攻坚重大工程项目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2亿元。达钢含钒建筑用钢、川投燃气发电、瓮福磷酸盐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达巴铁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和达宣、达开快速通道等一批交通项目加快建设,达营高速公路如期开工,机场迁建进入立项审批,达州交通三年推进方案获批实施;渠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土溪口大型水库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秦巴医贸园、长德商贸城、二手车市场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成营运。城乡消费活力增强,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成功举办第五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增信贷投放146亿元,直接融资规模115亿元,第二期10亿元企业债券获批发行,第1页共16页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运行,土地整理和“双挂钩”项目新增指标2万亩。——调结构,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新培育十亿级企业2户、亿元企业18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4.7亿元、增长8.2%。达州经开区成功入选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宣汉、大竹被列为全省首批14个工业强县示XX县区。完成工业投资344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39亿元。淘汰10户企业落后产能,关闭小煤矿18家,传统资源型和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90亿元。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四川名牌产品12个,专利申请突破800件,XX县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11%,被列为全省服务业发展示范市。红星美凯龙、仁和春天、罗浮新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西城达人街、南城阳光耍都等特色街区升级改造如期完成。新增金融机构13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2.5亿元。旅游景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创建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0.4亿元。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21万亩,新建集中连片特色产业基地16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91个,规范发展家庭农场2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3家,农产品加工收入突破1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4:53.1:25.5调整为20.9:52.9:26.2。——重建管,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四层架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9.4%。强化主城带动,北城滨江、南城三里坪、西城马踏洞和莲花湖XX县区加快建设,塔坨片区棚户区改造顺利开工,中心XX县区建成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人口85万。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完成,残疾人代步车非法营运依法取缔,道路运输“三超”治理和“黑车”载客整治取得实效。中心XX县区绿化新植改造全面提速,新增城镇绿地38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第2页共16页41.5%。“五治”工程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县城XX县区和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大竹北城XX县区、宣汉XX县区新城、XX县区东城XX县区、开江城普XX县区、万源XX县区新城初具规模,7个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