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联系群众工作意见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新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化和完善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丰富和拓展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社区管理服务机制的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全面推向深入,根据市县有关会议精神,镇党委决定,在全镇各渔农村新型社区和城中村中开展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并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务求实效”的要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大力探索实践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以“党员联户、党群联心、组织联动”,创新组织管理服务网络,提高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村中的先进作用,增强党员责任意识,为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促进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实施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各新型社区、村的党组织设置不同,党员队伍现状不同,群众素质和思想状况不同,各社区、村要结合各自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二是坚持便于管理原则。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逐步突破原有的基层组织设置和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方式的局限,就是要在新形势下围绕新情况、新问题,更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形式,提高党员素质,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是坚持注重实效原则。要立足长效机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务求实效,使群众从中真正感到满意,防止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四是坚持发挥作用原则。通过建立党员联户制度,明确党第1页共6页员联户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使党员的责权利更加明确,发挥作用更为具体,要把党员联户工作作为与群众联系、交流的平台来建设,通过制订并落实科学有效而又人性化的考核奖惩办法,发挥激励作用。五是坚持自觉自愿原则。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是一项互动的工作机制,涉及到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等多个方面,在具体确定党员联系对象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党员和群众的意愿,按照自觉自愿的原则,合理确定联系对象,使组织意图与党员群众的意愿得到有机结合。六是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坚持统筹兼顾,有机结合,把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融入到新型社区和村的各项工作中去。七是坚持不断创新原则。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同群众沟通联系的有效载体。各社区、村党组织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只要是符合发展要求的,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去实践,不断创出新的特色。三、实施内容与形式1、合理调整党组织设置。根据各社区、村不同状况,从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便于联系及有利于作用发挥出发,积极探索改革传统的组织设置模式,按照辖区内党员就业分布、居住分布、群体特点合理调整党组织设置,石马岙等社区要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式,及时理顺区域内党员组织关系,保证联户工作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规范各党支部的党小组设置,按照区域特点,坚持就近就便,便于联系的原则,合理划分党小组,提高党员的组织化管理程度。2、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以“党员联户”形式,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活动,明确党员在开展宣传教育、上门走访座谈、就业培训联系、帮助解决困难、收集社情民意、发现培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维护社区稳定、弘扬文明新风等方面的联系服务内容。一般以居住自然村、岙口附近为主,组织结对联系,根据所在地群众人数、党员数量、党员身体状况等情况,合理确定第2页共6页每名党员联系群众的人数,一般以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左右群众为宜,每名联系党员年龄一般在70周岁以下,身体状况能胜任联系工作,由社区、村党组织按照组织安排,划分联户名单,自愿选择的原则,经公示后确定。同时,实行联户动态,即时管理,即时了解群众满意程度,对不合适的,及时调整。使每个党员成为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