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目前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现状,并针对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以期为更科学的施工管理服务。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一、认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特点(一)涵义:指建筑产品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直至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它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企业内外条件与经营发展战略,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二)特点: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特点为流动性较大、施工面宽、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等。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一)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方面较混乱。在招投标预审阶段,对评标专家的监督不力,出现投标人串标、围标等不公平现象,另有一些投标人伙同其他投标单位,出现挂靠投标现象,招投标代理机构管理不规范,代理能力、素质及诚信度等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由于招投标合同由甲方制定,某些条款较为苛刻,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中标只好被迫接受合同,然而投标人在中标后,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这些都影响到项目施工管理的效果,直接导致整体工程质量低劣。(二)层层转包现象严重。如今的建筑市场,层层转包已成普遍现象,挂靠者与转包人均为个人,某些挂靠者虽具有项目经理资格,由其本人出任被挂靠的建筑施工企业并不参与具体施工管理,而通过层层转包,往往会导致工程质量低劣,出现苛扣农民工工资等不利局面,恶化了建筑市场环境。(三)项目管理团队战斗力不足。目前,项目经理队伍大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严重不足,或不会质量管理,或不会成本控制,或不会工期管理,或不会信息管理,或不会团结班子成员,不能充分发挥队伍内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项目施工管理内耗多,效率低。(四)质量管理不力。西方发达国家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为80年,相比之下,我国建筑物平均使用寿命仅有约30年,质量管理不力造就建筑物质量差距极为明显。首先,政府监管不到位,工程竣工验收时把关不严,某些建筑施工与验收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直接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低劣;其次,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较为突出,职责混乱,对承包施工队伍的筛选仅停留在资质的审查,而忽视对其实际施工能力的摸底;最后,建筑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五)成本管理粗放。当前,许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不高,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取费标准不够透明,项目成本管理流于形式,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不够规范,制度约束不到位,隐性问题较多,致使项目施工成本居高不下,项目成本费用逐年增加,企业利润越来越少。首先,投标人在投标中为了提高中标率,报价时出现恶性竞争,彼此刻意压低报价,致使造价降低幅度与预算成本严重失衡,影响项目收益水平,增加了投资风险。其次,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不力,致使实际预算与成本难以匹配,难以满足成本分析与考核需要。(六)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阶段,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忽视安全管理的地位,众多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只是习惯于形式上的例行检查,无视建筑安全生产体系的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与措施等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安全资料作假,资料建档不规范,安全设施架设不合理等等。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对策分析(一)更新工程施工科学管理理念。施工项目管理者应该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创新意识,增加管理经费投入,注重人才培养,从市场需求出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管理施工项目的必要性与急迫性,项目管理需富有创新精神。(二)规范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在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各方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标与竞标,做到公平、合理,确保招投标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严厉打击暗箱操作,杜绝不良组织进入建筑队伍的情况;严格遵守工程项目承包合同,在工期内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同时要提供质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