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为引领对照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财政局关于以两山理念引领湖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标定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方位,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最鲜明的导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lsquo;八八战略rsquo;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大调研活动和市委提标杆、破难题、助赶超专项调研的部署要求,调研组立足奋力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这一重大使命,聚焦经济发展离高质量要求还有哪些不足,新的发力点在哪里这一问题,以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切入点,通过采取寻乌调查式的方法、开门听建议的形式,深入调查研究,对湖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举措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形成本报告。一、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差距短板在哪里。主要表现在总量结构、产出效率、动能后劲和服务供给四个方面。1.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是最大的硬伤。全市gdp、财政总收入两项核心指标全省占比相对较低,2017年分别仅为4.78%、3.97%,人均生产总值8295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小,尤其是城市经济发展薄弱,造成规模效应不明显,发展能级不突出。产业结构还处于中低端,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仅30.1%,低于嘉兴和绍兴;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等八大传统产业占比高达33.2%。这些因素使得产业附加值不高,规上工业增加值率为18.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效率不高、能耗不低是最大的痛点。亩均效益低问题最为突出,2017年全市建设用地亩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8.13万元、2.99万第1页共6页元和12.85万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为12.7万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每人12.07万元,与全省平均水平均有不小差距。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消耗的依赖度比较高,全市八大高耗能行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4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动能不强、后劲不够是最大的危机。重大项目尤其是引领性、标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缺乏,投资规模大的单个工业项目更少。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偏低,2017年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不多,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不够完备,重大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后备空间不足,对未来打造高能级平台带来较大制约。4.服务不优、供给不足是最大的缺口。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审批办事效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但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突破性的重大改革,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教育、医疗、文化等整体配套水平不够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不少企业面临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的难题。国家层面综合性的战略支持有欠缺,尤其是全省大力推进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等战略,有的没有将湖州纳入最核心区域,海洋经济、自贸区也未覆盖到湖州。二、目标定位是什么。就是聚焦两山引领,聚力绿色发展,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之城。对湖州而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要求,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阳光大道、金光大道,以绿色发展为主要特色,以打造南太湖XX县区和沪湖绿色智造大廊道为龙头,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等国家级试点以及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乡村振兴示范、全域旅游示范等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在平台、项目、人才、政策、环境、考核等方面统筹发力,在高质量基础上加快赶超,以质量追赶带动总量跃升,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之城。第2页共6页基于湖州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要求和调研掌握的情况,调研组初步提出,从今年起通过四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大系统,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动能、营商环境等的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处于全省前列。1.构建绿色智能的产业支撑系统,努力成为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排头兵。到2021年,全市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