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姓名:唐瑾学院: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082班学号:0840312622011年12月25日新疆农业大学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摘要: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包括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以及发酵工程。本文综述了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关键词: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前言生物技术指有机体的操作技术。它包括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工程。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利用生物技术生产食品:在石器时代的后期,我国就善于酒精发酵;在公元前221年的周代后期,我国就能做豆腐并酿制酱油和醋,并且所用的基本技术沿用至今。目前,人类已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利用生物来解决疾病防治、人口膨胀、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领域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几年来却有力地推动了茶科学的研究发展。1酶工程的应用利用酶的高效生物催化功能,促使茶叶内不利成分及无效成分的有益转化,改善茶叶综合品质,是酶工程在茶学领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用于茶学领域的酶类主要有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多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单宁酶等。谭振初等利用茶幼果作为多酚氧化酶的载体应用于红碎茶的加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毛清黎报道,在红碎茶的初制中加入果胶酶、纤维素酶有利于红碎茶品质的提高。另外毛清黎利用电镜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手段对外源多糖水解酶提高红碎茶品质的生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多糖水解酶水解叶组织细胞壁中的不溶性多糖,产生生化破损作用,使发酵茶胚酸化,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促进茶黄素形成及叶绿素降解,同时提高成茶有效成分的浸出率,从而较全面地改善红碎茶的内外品质,Takeo发现在茶叶均浆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后能产生芳樟醇和香叶醇,能提高茶叶的香气。游小清等用人工合成β-葡萄糖苷酶粗品进行夏茶香气改善试验,结果制得的烘青绿茶芳樟醇及香叶醇含量明显提高。LaurenS.等报道,用单宁酶处理红茶,可提高茶汤中可溶性Fe与Ca的含量,而若在绿茶加工中使用单宁酶,可部分消除夏秋茶的苦涩味,提高绿茶品质。赵和涛研究报道在绿茶加工过程中应用添加多酚氧化酶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中、低档绿茶品质,尤其对减轻夏、秋季绿茶的苦涩味;在红茶加工中添加适量微生物多酚氧化酶后使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大大增多,明显的改善茶汤的色泽和香气。固定化酶技术在茶叶上的研究最初是用在解决红茶的“冷后浑”问题上,现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丁兆堂等用CaCO3作为固化材料,对茶多酚进行体外酶性氧化,成功地制备了高纯度的茶黄素。另外,酶传感器用于茶叶内含成分的检测已有报道。崛江秀树等报道了用谷氨酸氧化酶电极测定茶叶中氨基酸及多酚类的方法。钟思强译在氧电极顶部安装L-氨基酸氧化酶固化膜,制成测定氨基酸的酶传感器,对茶叶的主要氨基酸茶氨酸,可在10-100mg/L浓度范围内直线响应,认为该传感器对于茶叶品质的评定有效。2细胞工程的应用细胞工程在茶学上主要用于茶树离体培养和茶叶内一些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生产。茶树的离体培养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Arulpragasam等报道第4页共7页第3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7页了利用茶子子叶得到了胚状体,并获得了再生植株。Nakanura报道了利用茶树茎得到了生根和再生植株。Sarathandra和Arulpragasam用来自田间植株的茎节作为外植体,建立了实用的茶树体外繁殖方法。离体培养可以通过不定芽或不定胚以及营养器官的途径进行。刘德华报道了利用茶树胚轴成功培养不定芽。张建华、张亚萍分别报道了采用不同茶树品种新梢一芽三四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能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