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账户和借贷记账【教学课题】会计账户【教学时间】【教学地点】:25#106【教学班级】:【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对会计科目的含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会计科目的内容及级次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对账户的含义、设置账户的意义及其基本结构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会计科目和帐户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式】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是会计要素,但当面对各单位所发生的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活动时,我门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核算。举例说明:企业的货币资金是一种资产,但是它的保管及收付方式不一样,因此可以将其划成两个类别:银行存款和现金。相应地设置两个会计科目,其中,“银行存款”科目核算企业在银行存款的收付结存情况,而“现金”科目则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的收付结存情况。可见,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分类的标志,,每一个会计科目名称之下,都应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引出:也就是说,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一定的名称,都应反映其特定的经济内容。【新课学习】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和原则(详见教材p41)(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通过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发现设置会计科目不仅能分门别类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反映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而且统一的名称和核算内容,对统一核算指标口径,分析利用会计信息,组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都有重大意义。(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1)设置会计科目,应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2)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3)设置会计科目必须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4)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在教材的42页,表2.2企业会计科目一览表,请同学们回去以后至少熟读五遍,下次课就此部分内容提问。二、会计科目的类别和级次(一)会计科目的类别表2.2所列举的企业会计科目,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地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根据企业资金构成的内在联系和会计对象的特点,会计科目一般可分成五类:1.资产类会计科目2.负债类会计科目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4.成本类会计科目5.损益类会计科目提问:会计的六要素包括哪些?会计科目分为哪五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哪里?先由学生回答,再给出标准答案回答: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类。会计科目一般分为五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会计科目在分类时将“利润”类归入“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将“费用”和“收入”类合并为“成本”与“损益”两类。(二)会计科目的级次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成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三个级次。举例说明:如在“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下,按材料类别设“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面再设明细科目。说明: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一般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三、账户及其基本结构(一)账户设置的必要性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只有分类的项目,没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它不能把发生的经济业务连续地、系统地记录下来。因此,我们需要“账户”对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简单地说,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二)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格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记账方法,账户的结构不同;相同的记账方法不同性质的账户,结构也是不同的。但一般说来,无论采用哪一种格式,都应包含以下内容: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日期和摘要(简要说明经济业务内容);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凭证号码(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结存余额。为了教学方便,在教科书中经常用简化格式丁字账来说明账户结构,如下图所示:左方账户名称右方在账户的左右两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