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剑阁农业剑阁县农业局母安彦剑阁属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油为支柱。如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是摆在全县各级干部和农业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按照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要求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本人认为当前我县农业突破性的发展是选准优势项目,建好特色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正确估价剑阁农业发展现状1、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我县地处川北盆周山区,全县幅员面积3204.33平方公里,总人口6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万人,农耕面积78.4万亩(习惯亩),其中田34.7万亩,地43.7万亩,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6.64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3亩,区内主要生产粮、油、蔬、烟、果、药、茶。2007年第一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32.64亿元)的41.1%,种植业(仅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1%。地域区位和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绝对份额为我县进行了准确定位——山区农业县。2、典型的粮油大县。全县常年粮经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10万亩和55万亩左右,总产量40万吨和8万吨左右。粮食、油料总产量分别在广元市排名第一位(粮食约占30%、油料约占50%),在全省分别排名第27位和第2位(2005年数据,下同),其中油料产量在全国排名第54位,人均占有粮食在全省排名第2位(531.7公斤/人.年),仅次于荣县(572.4公斤/人·年)。1989年、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产粮大县”、“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县”;2002年,被省农业厅授予“四川省第一批优质油菜生产基地”。资源的优势和拥有粮油数量,为我县种植业进行了准确定位——粮油大县。3、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全县粮油型、粮猪型经济是我县农业现阶段的显著特点,也是制约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瓶颈。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年出栏生猪90万头左右)和劳务收入(农村劳动力30.6万个,外出务工16万个左右,年劳务纯收入10亿元左右),分别约占30%、20%、48%(2007年数据)。在部分地方还流传着“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小家禽为油盐”的口号。农民收入主要靠种、养业,为我县农业进行了准确定位——传统农业县。4、典型的农业弱县。2007年,全县GDP占全市(208.46亿元)的15.66%,全省(10505.3亿元)的0.31%;全县人均GDP5736元,分别低于全市(7653元)、全省(12926元)25.1%和55.6%,农民人均纯收入2664元,分别低于全市(2759元)、全省(3547元)3.4%和25.7%。全县工业总产值(10.1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值(136亿元)的7.4%,农产品主要以原料销往外地。从全市看剑阁,我县农业经济总量虽居于全市前列,但综合实力和人均水平却处于全市中下游位置,这就为我县农业大而不强的现实进行了准确定位——农业弱县。二、认真分析剑阁农业发展的优势1、资源优势丰富,生态坏境优良。全县幅员面积3204.33平方公里中,耕地面积489.05平方公里,园地面积80.95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719.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7.33平方公里。境内大气、土壤、水源污染小,且雨水较调匀(常年降雨量1000mm左右),光照较充足(常年日照平均时间1476小时),日平均气温16℃(2007年日最高温度37.5℃、日最低温度-5.7℃),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各种农作物生产,其籽粒饱满,色泽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结构调整空间大,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深受龙头企业和消费者青睐。2、地理位置优越,生产有基础。全县境内交通发达,并以剑门关出名,属国家西部大开发扶持发展的地区、“5.12”地震重灾对口援建县之一,国家的投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足。全县常年水稻播面32万亩、小麦36万亩、玉米25万亩、油菜32万亩、花生15万亩左右;县有25个乡镇、200个村、6800户从事蚕桑生产,面积约5.0万亩,60个重点村己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县有46个乡镇407个村、18590户从事烤烟生产,面积从去年5万亩将发展到今年8.7万亩,实现产量25万担、产值1.5亿元,实现税收4800万元,50个专业村,60个重点村,正在向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