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提升方法摘要: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为民生之本。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找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方法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就业竞争力包涵着在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多项综合能力,关于其定义有多种解释。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部分国内学者认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两个层面:第一,获得工作的能力,是基于满足用人单位用人的聘用条件,单位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第二,在职场能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基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而需不断提升的职业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培养体系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必要性1.有利于系统、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自我认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是一整套系统的、全面的培养体系,是从学生踏入校门就开始的。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专业及发展方向,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自己的不足方面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就业能力。2.有利于高校建立培养起一支具有职业指导能力的队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的建立需要高校有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的职业设计和就业指导。为高校师资培养出具有专业性、系统性、能力强的队伍,从而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3.有利于用人单位方便、快捷地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是“单位——高校——学生”三维一体的培养体系,这种培养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用人单位能够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就业能力,可以方便、快捷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才,学生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岗位是否适合自己。4.搭建实习就业平台,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学校和企业应联动共同培养大学生,为大学生搭建实习就业平台。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在大学生毕业之前,邀请企业介入其培养,从能力素质要求的提出到培养过程,最后到综合评价的整个过程企业都参与。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提升能力素质能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避免了盲目性。三、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的内容<一>教育制度的改革,注重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对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进行调整。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其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最后,在学科设置上,应该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大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大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现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分别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良好的敬业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可塑性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回归本原,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大学生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哲学思维训练,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充分启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提高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灵活性,引发他们思维视角的转换,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些素质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内生一种力量,在多变的就业市场中,即能适应,又能有效展开竞争。进而增强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