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已经逐渐从“大而全”的国营企业向“小而精”的中小企业转移。截至08年底,全国实有企业3000多万户,其中99%的中小企业,创造我国近6成的经济总量,近一半的财税收入,提供了近8成的就业岗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加快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受影响应当说是首当其冲的,融资难,贷款难,资金短缺这是最主要的问题。比如08年全国新增小企业贷款只有225亿,比上年只增长了1.4%,可是全国的贷款却增加了14.9%,09年三个月全国的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4.8万亿,其中给中小企业贷款增加的额度只占不到5%。目前融资难、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极有必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以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积极应对国内国际的竞争。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据统计,到0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额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只有约一成。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09年全年的信贷总量激增,达十万亿以上,经济呈现回暖的态势。然而在激增的信贷总量当中,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仅占25%。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一)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我国大型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除了获到国家政策性支持,国有银行积极向其发放贷款外,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但在银行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占银行信贷总额不到四分之一。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款,不仅存量比重低,而且增量也趋缓,甚至有时候在某些地区为负增长,特别是新生中小企业,尚无盈利记录,更难以申请得到银行贷款。(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政府扶持、自筹、民间借贷、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途径。在这些融资渠道中政府扶持财政资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国家已基本上取消了对企业的注资;自筹资金困难,主要是由于企业底子薄,技术力量缺乏,经营规模受限,资本积累乏力;民间借贷由于利率过高、条件苛刻,只能临时救急,不能长期运用;直接融资,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所需资金。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证券交易所都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所能问津,而为中小企业期盼已久的创业板市场虽然开板,但上市的只有36家。因此,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整体来看,融资难仍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一问题更显突出。即使在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总额虽有所增加,但其信贷余额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重却没有增加,甚至是有所下降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一)内部条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首先,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特点决定了其先天的融资劣势。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变化大、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极易受到冲击,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中小企业普遍贷款数量少、频次多、要求急,使银行支出成本与潜在收益不对称,从而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其次,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不规范,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和审查成本。因此,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很难掌握他们的实际经营状况,特别是企业申请贷款的实际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再次,经营管理差,经营风险大。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重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其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存在着严重的管理和投资风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