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金融:创新合作才能双赢AD首页金融要闻综合新闻国际·港澳台银行证券保险法制理论动向网络视野科技金融文化专题金融时报2005年1月10日星期一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初一--综合新闻--●社科院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4.3%●国债还本付息启动●社科院财政年度报告指出我国财政运行正趋向公共化●近20多年我国人均GDP增加约6倍●今年能源产量预计增长一成●汽车与金融:创新合作才能双赢更多...金时网首页->综合新闻汽车与金融:创新合作才能双赢本报记者王晓欣2005-01-1010:48:2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要主导产业的拉动,汽车产业在我国新一轮产业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6月1日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提出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总目标。此后,2004年10月1日,新制定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两项政策措施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促进汽车业与金融的携手发展。汽车产业拉动作用显现中国从1956年开始生产汽车,到1992年才超过100万辆,汽车产业被公认为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易受冲击的产业之一。加入世贸组织3年以来,由于我国应对得当,在汽车进口连年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产量三年翻一番,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40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超过200万辆,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2004年,在国内车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产量仍可能突破500万辆。汽车市场由卖方转为买方,汽车价格不断趋于合理,400万家庭提前圆了轿车梦,我国汽车产业成为世界汽车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市场被认为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轻工纺织,90年代则主要靠家电和房地产,此后由于缺少主导产业,我国经济曾进入需求不足、发展变慢的状态之中,但这种情况到2002年伴随着住宅、汽车、城市基础产业的兴起而发生变化。在过去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左右,而汽车行业年均增长15.3%。汽车产业的兴起拉动了钢铁、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增长,然后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运输等上游行业。汽车业的迅猛增长,成为新一轮产业增长的主动力之一。火热的车市2004年底已然风光不再燕平摄汽车作为“龙头”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群,汽车对上游产业的带动系数是1比1,但对下游产业的带动是1比2.6。专家们认为,中国汽车业目前发展速度放缓属于正常,“井喷式”行情不可能是长期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实施,目标是在2010年前使汽车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中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产量将达到年产800万至1000万台,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条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概念,是目前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近一两年来,国内掀起一股狂热的“造车运动”,企业纷纷投资购买一些具有汽车生产资格企业的“壳”资源,造成了汽车业散、乱、差状况愈演愈烈。新“发展政策”出台以后,新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被大大提高,该政策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同时要建立成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数亿元的进入门槛,对资金、技术都很密集的汽车产业来说,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无异于给那些头脑发热的投资者兜头浇了一瓢冷水。不可否认,新政策将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金融机遇与风险并存汽车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金融是汽车业循环的血液,是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汽车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金融业的发展,而汽车金融业又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业持续发展。我国车贷险业务自1998年推出后,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2001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亿元,2002年,汽车消费信贷余额达到了945亿元,截至2004年6月末,金融机构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10.2%,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之后的最重要的消费信贷品种。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对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活跃和扩大汽车消费,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汽车信贷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