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联邦经济概况与中缅合作前景中国驻缅甸大使李进军联邦概况缅甸联邦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毗邻,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和泰国相连,西南濒临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西部和西北部与孟加拉国和印度接壤。首都仰光(Yangon)位于缅甸南部,缅甸语和英语为缅甸官方用语。缅甸是中南半岛国土最大的国家,面积为676580平方公里,以山地、高原为主;从北往南流经缅甸中部的伊洛瓦底江河谷两岸是历史最悠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享有“缅甸谷仓”的盛誉。缅甸联邦共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据统计,2004年全国人口达到5300万。缅甸信仰自由,不同宗教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信仰佛教人数最多,占各种宗教信徒总数的89.3%。全国分为7个邦和7个省。缅甸历史悠久,18世纪初论为英殖民地。20世纪初开始寻求独立。1948年1月4日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以后,1948年至1962年是吴努政府执政时期。1962年至1988年,是奈温将军执政时期。奈温政府建立缅甸式的“社会主义”,奉行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国民经济严重衰退。1988年3月和6月首都仰光爆发了由学生、市民和工人参加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奈温下台。但此后历届军政府与主要反对派“民主联盟”的斗争仍是长期和复杂的。经济发展1988年,以苏貌大将为首的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简称“恢委会”)全面接管政权,进行缅甸经济改革。1992年丹瑞大将接任国家恢委会主席后,继续大力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现政府执政以来所采取的有关措施如下:1、废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实行市场经济体制。2、颁布法律,强调发展私营经济,扩大出口。3、积极吸引外资,加强海外合作,开发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5、积极加入区域经济合作,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缅积极参加和举办东盟内部的各类区域合作会议,以期打破西方国家对缅的经济封锁;1997年加入了东南亚和南亚经济合作组织——BIST-EC;2003年还举办了首届“缅、老、泰、柬四国经济合作战略首脑会”……尽管政府经济状况较前有所好转。但由于缺乏经济管理经验资金严重短缺和西方制裁等原因,缅甸经济困难依旧,发展缓慢。1、农业:缅甸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农村人口约占全国的60%以上。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其次为豆类、小麦、玉米、高粱等。油料作物为花生、芝麻、葵花籽。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橡胶、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业产品是缅甸的主要创汇产品,主要出口大米和大豆。缅甸全国可耕地面积有4500多万英亩,而目前的净种植面积仅为2200多万英亩,尚有2300多万英亩的土地可供开发。近年来,缅甸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发展农业,鼓励私人企业家和外国投资者承租开垦荒地。2.林业:缅甸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2.28%,盛产各种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尤其是缅甸产柚木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等柚木,林业在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渔业:缅甸海岸线长,沿海鱼、虾捕捞区总面积为225000平方公里,鱼、虾储藏量为176035吨,在不毁坏资源的情况下年可捕捞量为105万吨,是东南亚国家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1年,缅政府新颁布了关于缅甸渔业领域合资经营的法规、条例,鼓励外国公司与缅甸渔业局、缅合资公司和缅私人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进行捕捞及渔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方面的合作。4、工业:缅甸工业落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大部分属于手工作坊和小工厂,工业品大部分需进口。为扭转工业落后局面,缅政府重点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型化工业,同时吸引国外资金逐步建立能源开发、钢铁、水泥等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雏形……5、电力:缅甸电力发展落后,电力生产严重不足。尽管缅电力部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建设电站,但经济发展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6、对外贸易:缅甸为传统农业国,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日用消费品及国内生产需要的各类生产物资都靠进口,而外汇收入来源基本上依靠出口各类初级产品。2002年,缅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缅出口30.23亿美元,进口23.32亿美元,分别增长26.7%和下降19.17%。缅首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