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新农村建设参观考察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激发调动学员们对湖北经济文化的认识的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组织110名学员和辅导员老师到XX省XX市XX县区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实地参观考察。一天的时间,先后参观考察了官桥村和潘家湾村的生产发展、新村建设等情况,并认真听取了两村有关负责同志的经验介绍。每到一处,他们的做法、工作干劲和发展境界都使我们为之叹服,也让我们真正看到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家乡发展上的差距。一、官桥村和潘家湾镇四邑新村的基本概况官桥村。位于XX市XX县区发展大道南隅,官桥镇政府所在地,与县工业园接壤,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弯,共有730户,3089人,4245亩耕地,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这里原是一片黄土地,是一个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的穷山村。在领头雁周宝生的带领下全体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经过30年的奋斗,从原来简单的春种秋收到多业并举的经济格局,从穷山村到小康社会,从穷乡僻壤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经济实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的突出特点是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田野集团整合资金1.8亿元整体推进官桥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小城镇建设为主要方式,努力建设四大产业板块,即15000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3000亩有机稻生产基地、xx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1000亩农业生态旅游基地。规划建设用地150亩,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可容纳800户居民入住,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居民社区。领导班子加强组织领导,他们强化了村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营造了浓厚的集体主义氛围。特别是聘请了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和湖北工业大学的专家对官桥村进行了科学编制规划即四大产业板块的发展规划。并且该村广泛宣传发动,真真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特别是镇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不厌其烦的讲解、宣传、动员,组织他们进行参观学习。而且落实了村民的社会保障,对迁村腾地的居民给与50000元的房屋拆迁补贴,社区新建房屋明确产权颁发证照,第1页共4页落实低保、补贴等政策切实保障民生。官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街道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新村集村民居室、文体中心、便民医务室、超市、群众服务中心、运动场、阅览活动室、幼儿园等于一体,规划村民新居使村民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潘家湾镇四邑新村。潘家湾镇四邑新村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全镇总人口6万人,四邑新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建一个新村,构五大板块的建设规划逐步把四邑新村建设成了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潘家湾镇四邑新村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一是建2300亩苗木基地;二是建500亩竹柳基地;三是建500亩花卉基地,现已建成200亩;四是建千亩蔬菜基地,计划投资一亿元,建成现代科技农业基地,采取客商+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经营,此模式正在筹建;五是建农家庄园,由企业投资新建一大两小三个集餐饮、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农庄。由此潘家湾镇四邑新村也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不但有效地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二、主要感想和体会1、一个好带头人和一个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对强村富民作用重大。从官桥村和潘家湾镇四邑新村的发展经验来看,他们发展的速度如此快,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威信极高、能力极强的支部书记和一个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模范的带头作用和感召力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官桥村和潘家湾镇四邑新村带头人能够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集体、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我就不信农村永远穷。我就不信农民干不成大事,农村就没有出路。凭着这种不服输、不甘平庸的劲头,1979年,26岁的周宝生毅然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从县化肥厂辞职,被推选为官桥八队队长。上任没几天,看到安徽凤阳联产承包的报道,周宝生便第2页共4页在本队把田地按好坏分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