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业链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摘要】:供应链金融实现了中小企业生产由静态向动态经营的飞跃,风险防范方式实现了从实物担保向供应链中物权控制的飞跃,实现了从关注大企业融资向关注与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融资。如何在供应链背景下,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降低其融资成本,已经成为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中小企业产业链金融融资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众多企业中,就其数量来说又是以中小企业居多,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就决定了企业整体发展状况。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已引起政府和广大学者的关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相互合作,开辟了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发展程度将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因此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效率、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1.受到政策法规的制约,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非常有限供应链通常都是由资金和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所主导,中小型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缺少话语权,导致中小企业资金回笼周期偏长,而应付账款周期偏短,影响其正常现金流周转。首先,由于受到相关政策因素的限制,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通过二级市场融资。其次,国内民间借贷受到严格的管控,且成本也相对较高,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民间融资困难。最后,目前我国开始试点的小额贷款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风险需独自承担,利润完全从利息中获取,造成利息水平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发展缓慢。2.受规模、信用记录的约束,中小企业的融资金额较小可抵押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在金融资本市场中,出于回避违约风险的动机,经融机构须将部分企业排挤出信贷市场,因此,银行一般会将企业的大小、过去的信用记录等作为发放贷款的考核条件。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固定资产较少,难以获得银行信贷配额。并且很多中小企业信息透明程度不高,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发生惜贷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分工越来越明显,大企业外包业务逐步增加。核心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中小企业供应商采取延迟付款等方式,导致整个供应链效益的非理性,抵消了市场分工产生的效率,降低了市场的整体效益。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二、供应链金融概述1.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供应链简单地说,就是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结构。2.供应链金融构成要素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涉及到多个企业之间协调、合作的复杂融资模式。其涉及的企业主要有:中小融资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及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1)核心企业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指的是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并且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拥有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能力。(2)中小融资企业中小融资企业通常是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为核心企业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中小型企业,它们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需求者,过动产质押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或核心企业担保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3)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协调者,不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的服务,还能为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