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汇报12月(第一稿)10-12月思想汇报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文化建设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文化作为其中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有这样一组数据振奋人心。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文艺演出观演人数年均近10亿人次,全国公共图书馆累计流通人次近23亿,博物馆参观总人次近30亿,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升到2016年的4.07%。大会指出过去五年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第1页共4页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习近平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四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五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其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110-12月思想汇报体制。二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三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四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五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六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如何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文化博大而精深,要保护,也需要传承。而最好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进行经典阅读。现在网络文化,碎片化阅读充斥中国,人人成了手机的俘虏,人们迷失自己,青年一代容易迷茫,找不到自己的文化之根,容易成为功利的俘虏。微信朋友圈的泛阅读化,更使人们第2页共4页越来越进行浅阅读,不加思考的阅读,变得浮躁、功利、缺少独立思考,缺少对文化的真正辨别、品味和有效的传承。有人说孔子是丧家之犬,李白像古惑仔。引来的是丰厚的市场价值,却毒害了青年一代的认知。这类书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篡改历史人物,让青年一代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当代的青年居然认为金陵有十三钗,我觉得曹雪芹地下有知会哭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