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市场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及其效应分析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是介于市场和正式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而批发市场相对于零售市场而言,是指为买卖双方提供经常性地、公开地、规范性地进行某一种类或多类商品批发交易,主要不针对最终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易市场。批发市场作为现代商贸流通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有机衔接在一起,其战略地位也日益提高。如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90%的商品是销往浙江以外的全国各个地区,中国小商品城以其规模宏大、商品丰富、种类齐全、体系健全、功能完善而闻名海内外,市场汇集了大约20万余商品,日货物吞吐量达近万吨。目前中国小商品城已分设了国际商贸城、领带市场、衬衫市场、家电市场、木材市场等十多个分市场,由单一的小商品转向多格局、多各类的大市场。批发市场是把中小企业集群联系起来的主要纽带之一。中小企业依靠批发市场来推销产品,其产品市场随着批发市场的流通网络的扩展而扩展,可见,批发市场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批发市场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批发市场——中小企业集群这是一种由批发市场的发展来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伴随着中国小商品城的发展,义乌市的小商品(杂货日用品)及其相关产业、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义乌市的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依托中国小商品城,各种生产基地在义乌市大量涌现,如杭畴村、大陈镇。经考证,在义乌市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130个“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日用杂货和衣料用品的生产基地,有5000家以上的乡镇企业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销售基地,生产各种日用杂货,中国小商品城有力地促进了义乌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二)中小企业集群——批发市场——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带动批发市场的兴起,而批发市场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就是这种类型。中小企业集群——批发市场——中小企业集群的联动发展模式是依托产业办市场,形成市场促产销,进而通过“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兴一个城镇,活一块经济,富一方百姓”。二、批发市场与中小企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的效应分析批发市场的培育和健康发展会推动制造业小企业集群的发展,进而形成互为依托、联动发展的格局,从而进一步积聚国内外的相关生产要素和市场信息,形成良好互动的积聚机制。1.批发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交易成本的共享式销售网络。作为共享式销售网络的批发市场,已经成为商品集散中心、资源配置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主题会展中心、以及综合服务中心,起着沟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作用。通过批发市场推销产品的企业,可以共同分享批发市场商品流、信息流和物流的营销规模经济优势。因此,对小规模企业来说,批发市场是一种低交易成本的共享式销售网络。具体来说,批发市场的好处有以下几方面:(1)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假设一个群体中的各方沿一个圆周而居,其中一个人为获取全面的信息而参加交易至少要沿圆周走一圈,距离为2∏R(R为圆周半径),若在圆心处有一个批发市场,则他完成一项交易只须行走2R的距离。节约的行走路程有68%。(2)为高度分散的需求和小规模的生产提供交易平台。只有当生产供给和需求达到一定的规模,批发市场才有可能存在。当需求和生产都还是小规模的时候,独立的购销网络肯定是不经济的。而且要建立自身的销售网络与采购组织,生产和技术则必须有相当的发展。批发市场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过渡性的支持,正好解决这种矛盾,使得这些即使是相当分散和小规模的交易都能顺利地完成。而且在批发市场中,供需见面的成本大为减少,完成交易的概率大为上升。(3)有效地克服信息不对称。首先,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对彼此的信息了解十分充分,顾客可以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但在对手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中,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卖方具有信息上的优势。在行商制度下,由于卖方是流动的,无法形成信用,很难完成交易。而坐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