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吴春华第2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4页2007年8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論文題目:着眼奥运,解析北京市交通拥堵现象第3页共14页第2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4页着眼奥运,解析北京市交通拥堵现象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市,城市化与汽车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日益严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显示,市内严重堵车路段已从1996年的36处增至2006年的87处。城区三环路以内110条主干道中,80多条的流量已达到饱和状态。二、三环内高峰期汽车时速已从1996年的45公里降到2006年的12公里。约40%的北京人上班需花费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北京的交通状况日益成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1400万居民的烦恼。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北京的城市交通并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其交通问题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的瓶颈问题。与东京、新加坡、荷兰等城市相比较,北京的交通建设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每年因交通堵塞第4页共14页第3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4页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而且,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口号,这是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因此,在分析了解北京交通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提高北京城市街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绿色城市交通,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1.2研究问题1.2.1目前北京交通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1.2.2北京交通状况在国际大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分析。1.2.3北京交通拥堵症结分析。1.2.4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1.3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运用交通拥堵的经济模型,分别从宏观、微观、社会、经济的角度通过对北京交通问题的分析,找出交通拥堵的症结所在,为有效疏导和改善北京交通状况提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第5页共14页第4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14页行提供便利。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二章文献评论2.1问题背景的理论范畴本文研究的问题属于理论研究。2.2有关文献的分析和评论2.2.1交通拥堵的界定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超过某条道路的交通容量时,超过部分交通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我国公安部对交通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定义为: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绿灯现实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km的状态。2.2.2交通拥堵的经济模型交通拥堵的经济模型是《城市交通拥堵的经济分析》一文中提出的,第6页共14页第5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共14页阐述交通量和交通成本关系的模型。该模型借鉴了经济学中供给需求模型的优点,引入边际交通成本概念,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以模型中变量的关系形式表现出来。在此模型中,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需求量又得不到及时疏通的结果,实质上是交通供给不能满足交通需求所导致的。交通拥堵即交通供给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膨胀。2.2.3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的理解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来探索城市形态和城市相互作用网络在理性组织原则下的表达方式,是城市结构空间维度的反映。其基本内涵包括密度、城市布局与城市形态。交通结构主要表现为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居民出行方式的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结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章研究方法与设计3.1研究类型与对象本课题属于专题性研究,研究的对象为北京市交通拥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