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摘要: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金额的不断增加,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高校内部审计在加强管理、增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审计、内部审计、高校内部审计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七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对策随着我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的确立与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的格局逐步形成,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由于办学、培训、对外咨询服务等,掌管的资金越来越多。同时,高校的收支总额和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成倍增长,教育资金总显得短缺。因此,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和高校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财务部门加强财务核算和监督外,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各种与资金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效益进行监督、鉴证、评价和服务。它是促进学校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含义(一)审计的含义国内的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普遍认可的定义是: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这个定义充分说明了审计工作的内涵,明确提出了审计工作的对象和范围,指出了审计目标,对审计要求更具体化。最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审计工作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二)内部审计的含义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把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2003年3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三)高校内部审计的含义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2009年9月1日起施行)中对高校内部审计定义为: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部分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导致教职员工对审计的职责范围及作用不太了解,认为审计可有可无,认为内部审计是相互不信任的行为。被审计单位一般情况下对内部审计怀有排斥心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鸡蛋里找骨头”,是来找麻烦的,所以不配合、阻挠,对整改也是消极应付。教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真正意义认识不清,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二)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2003年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利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的内设机构,独立性不如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有独立设置、与纪委监察合署办公、与财务合署办公或在财务处下设审计科室等几种不同的形式。在合署办公等形式下,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范围、实施审计、作出审计评价以及通报审计结果时极易受到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内审人员面临的是与单位领导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与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同事关系,所涉及的人或直接或间接,不是领导就是同事,审计过程难免受到各类人为因素的干扰。过于密切的行政关系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职能难以发挥。(三)高校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不足高校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不足首先体现在数量方面。随着高校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审计内容逐年扩大。《内部审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要求: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