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的研究报告(计划财务部课题组,2003年8月)总行自2002年年底推出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绩效考评办法以来,全行员工士气受到极大鼓舞,业务发展局面令人振奋,经营效益显著提高。但任何一种新的理论和办法的推出,都有一个较长时间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对EVA有不同看法是非常自然的。本文将详细论证EVA的理念、方法、内涵及其在我行的应用,旨在在全行范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一、EVA的基本理念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日益完善、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本稀缺性问题的深刻领悟,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已经成为股东、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共识,这也使得企业把关注的焦点从传统意义上的增加市场份额、增加盈利逐步演化为如何增加股东价值上来。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并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也就是说,从过去的以核算、报告和控制为主转变成为支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战略伙伴”。在基于价值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接下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衡量价值创造能力和成效,以及如何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引导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根据价值最大化目标要求从事经营活动。对此,美国西北大学克洛格商学院名誉教授埃弗雷.拉帕波特在其所著的《创造股东价值》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评价股东价值的公式:“股东价值=公司价值-债务=公司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资本加权平均成本-债务”。从这一理论出发,产生了多种股东价值计算模型,主要有现金增加值、投资的现金流收益和经济增加值等。其中,经济增加值方法即EVA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已在全球400多家公司中应用,其中包括可口可乐,西门子,索尼,花旗银行等著名的企业和银行。和以往的评价方法不同,EVA明确扣除所有资本(股权和债务)的机会成本,提出股东权益的回报要求。传统的会计体系鼓励的是保守的、以确保能够收回债务为目的的经营行为,这种精神实际上与股东的利益是不一致的,股东一般要求企业在战略上更富有进取心,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求积极的平衡,在长短期利益上有综合的考虑。从结果上看,股东要求把他们投入的资本的收益要求直接、突出地体现出来。这也说明,在EVA的计算中,强调了全成本的概念,即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资金成本、操作成本、风险成本外,还应当包括资本成本。由于EVA是在扣减股东资本成本后测算出的经济利润,理论上讲,当EVA为零时,企业经营产生的效益正好等于股东期望回报水平;超过零的部分是经营者为股东创造的超出期望的价值。因此,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分配比例,将超额的EVA中一部分分配给经营者作为奖励:超额越多,奖励越多;而奖励越多,经营者创造超额EVA的动力则越大。这样一个分配机制既考虑到了考核目标设定的科学、合理,又保障了经营者利益和股东利益挂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二、EVA理论的丰富内涵及我行对EVA方法的运用(一)EVA的标准计量公式及调整项EVA定义为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EVA的标准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内涵却十分丰富。EVA使用的净营业利润和资本通常要对会计利润和会计资本进行一些调整,以消除会计信息对企业当年真实盈利情况的歪曲,并反映企业未来创利能力。对于不同企业来说,调整事项根据企业性质、重要性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当研发成本、广告和促销成本以及员工培训和开发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比较大且具有长期产出效应时,通常要将这些费用资本化,对会计利润和资本进行相应调整,使得投资性费用支出不损害当年利润,并从投资的角度对研发、广告和培训的回报提出了要求;对于设备占总资产比例较高的制造业,一般要对折旧进行调整,以消除直线折旧法下旧设备净值对新设备投资评估的不利影响;如果企业购并过程中出现商誉溢价,或企业存在较大递延税款时,也要对会计利润和资本进行相应调整;当企业有巨大战略性投资时,可以设立临时帐户将该投资“搁置”起来,直至投资按计划产生税后净营业利润后,EVA计算再考虑临时帐户上的资金成本等等。通过上述调整,EVA能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