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VIP免费

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_第1页
1/13
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_第2页
2/13
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_第3页
3/13
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关系异化与关系演进内容摘要:华人社会中经济个体或群体之间先天承继和后天形成的关系并非与生俱来地具有降低经济不确定性、作为替代正式制度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当且仅当这种原初关系异化为工具性关系之后,这些功能才得以发挥并对华人社会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这种异化的充分条件则在于资源稀缺性和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制度漏洞的共同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并且,原初关系、工具性关系和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化关系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而协同演进,从而为经济转型研究提供了一个粗略的分析视角和框架。[关键词]:关系;经济体制;制度漏洞;不确定性Guanxi,GuanxialienationanditsevolutioninthechangingeconomicsystemsAbstracts:GuanxiamongeconomicagentsinChinesesociety,whichisformedbyinheritingfromancestorsandsocialinteraction,hasnotfunctionsofdecreasingeconomicuncertainty,servingasaninformalinstitutionalarrangementthatmaysubstituteformalinstitutions,andallocatingresources.IfandonlyifitisalienatedtoinstrumentalGuanxi,couldthesefunctionsworkandconsequentlyimposeasignificantimpactuponeconomicactivitiesofChinesesociety.Thealienation,inducedbythecontradictionsbetweentheshortageofresourcesandtheinfinityofdemandsandinstitutionalburt,willnotemergeintheabsenceofeitherfactors.AndoriginalGuanxi,instrumentalGuanxi,andmarket-basedGuanxicoevolvewiththechangeofeconomicsystem,whichwillofferusasketchyanalyticalperspectiveandframeworktostudyeconomictransition.Keywords:Guanxi,EconomicSystem,InstitutionalBurt,Uncertainty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关系异化与关系演进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中国谚语引言自斯密(1776)《国富论》奠定古典经济学基础以降,主流经济学说的共同的逻辑起点是“理性人”、“经济人”和“匿名人”假设。他们将具体的、活生生的、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抽象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同质的理性人,从而构建了主流经济学的学术体系。正如新古典厂商理论将企业抽象为一个投入—产出的“黑匣子”一样,主流经济学也同样将经济行为人抽象为一个脱离具体社会关系的“机器人”。在那里,“人”的偏好完全相同,不存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于是人与人之间先天带来的和后天形成的社会关系也被他们漫不经心地但却又技术性地抽象掉了。尽管这种现在被称为“网络”或“关系”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一直被只关注层级制度(企业)与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的主流经济学排除在外[20],但现在却引起了社会学者与经济社会学者的极大关注。尤其在受儒家文化传统影响的中国及亚洲国家,他们的社会行为类型的基本特征在于关系取向(relationalorientation)和关系支配性(relationshipdominance)①,强调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关系对于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压倒性的影响。这种行为方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关系的角度,而非个体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和思考问题[21]。因此,建立在微观经济行为人最优化行为基础上的主流经济学在试图解释中国和亚洲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现象时就难免捉襟见肘了。现代经济学所依赖的、睥睨其他社会学科的分析视角——由企业内部层级制度安排与市场价格机制所形成的企业—价格二分法的固有视角就不免有其局限了。因此,只有拓展“匿名人”假设,将“关系”纳入经济分析框架中才能更好地解释华人社会的经济行为方式和经济现象。到目前为止,对华人社会中关系的研究基本是由社会学者或经济社会学者做出的。他们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关系的界定和基本内涵[5][8][14][15][25][26]、关系的功能[26][28][38]、关系是如何产生的[15][16]以及关系在职业搜寻过程中的作用[11][17][18][41]。但是,这些研究存在很多有待商榷之处。首先,在关系的界定和内涵层面,研究者或者仅侧重于从关系的某一功能角度界定其基本内涵[5][8][15][25][26],或者将关系简单地等同于社会资本[12][38];或者仅考虑了个体通过后天努力所建立起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