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3页英特尔中国团队使命:用通信祭摩尔定律--------------------------------------------------------------------------------举办世界性技术峰会向来是全球500强企业巨头的专利,因为也只有他们才拥有盟主般的主导某种技术或标准的实力。2002年12月3日,联想集团在北京首次举办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峰会,开创了国内IT企业做东倡导产业技术方向与标准的先例。杨元庆在这次峰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关联”的概念传递出实现计算、通信和家电融合的技术构想。与其他前来捧场的跨国公司代表负责业务与市场者居多不同,英特尔公司派出了掌控技术研发“一把手”的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CTO)帕特·基辛格,联想到在此之前9月12日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公司提出的“计算与通信融合”的口号,以及由帕特·基辛格提出的“英特尔无线自由”策略,可以看出他是最乐于看到像联想这样的合作伙伴做出如此的回应。实际上,进入2002年之后,不论是英特尔中国区总裁陈伟锭,还是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旭,都经常通过论坛、专访等各种渠道,向业界和传媒传达类似的信息,为合作伙伴未来的选择做提前的铺垫。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及通信产品的领先制造商,英特尔为什么会对中国IT企业的成长抱有期许的心态?是因为面临IT业的严冬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其自身一直不变的使命使然?既然并非提供终端产品,何以年年不遗余力在各种学校举办巡展、培训和技术大赛?近两年来接二连三地在中国成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用意何在这些难道就是它进入中国近20年来既赢得市场又赢得口碑的主要原因吗?在连续采访了英特尔中国区总裁陈伟锭、总经理杨旭、市场总监庄海鸥、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康颖涛、OEM总监洪力,以及渠道和品牌事业部总经理佘晖之后,答案便像冰山一样浮出水面。产业引擎--见证中国IT产业分享摩尔定律37年前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率先提出,每过一年左右,芯片上的晶体管和电子元件的数量就会增加一倍,这就是多年来一直在业界发挥深刻作用的“摩尔定律”。按照该定律的预测,无论公司、技术行业抑或社会经济环境出现任何状况,技术都将继续呈指数级增长。对英特尔这样的芯片制造商而言,一旦放慢创新的步伐就等于自取灭亡。这就意味着英特尔自当年推出第一块微处理器之后,就不得不背上双重的责任:一方面必须不断地推出最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拓展有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客户群。因而,快速增长便成了英特尔的生存方式。每年它都要投入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第2页共23页第1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3页用于开发新技术,推出一款又一款体积更小、功能更强的芯片,推动整个计算机业分享摩尔定律的成果。与此同时,它要帮助自己的客户不断成长、壮大,因为只有把整个产业做大之后,英特尔才可能为自己这种快速生存方式找到依托。所以,两年前当陈伟锭从前任简睿杰手中接过中国区总裁的帅印之后,觉得首要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在人员、规模都大大扩张之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态势。而英特尔中国团队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就是,本土IT企业的健康成长。实际上,在1985年英特尔进入中国的时候,联想集团也只是刚成立一年的无名小公司,其他目前知名品牌的厂商即使在90年代初也不过两三个人的“小门脸”,从做经销商、代理商起步。由于当时整个中国的计算机行业刚形成,市场狭小,经销商因为库存和销售压力,往往不愿意接受新产品和新技术,致使中国市场上CPU的更新换代要比欧美和日本市场落后一两代。要仅仅依靠推销的方式使英特尔在中国扎下根来,显然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从进入中国开始,扶助本土电脑厂商迅速成长便成了英特尔中国团队的使命之一。而帮助经销商发掘客户,提供免费培训,更成了英特尔中国早期员工和经验的主要任务。到了后来,逐步发展到为经销商分析市场机会、联系融资、寻找软硬件合作伙伴,提供解决方案等等。直至今天,英特尔中国区还有人经常跟客户一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