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教案2007—2008学年秋季学期所在单位中医药学院系、教研室药用植物中药鉴定学教研室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授课对象中药学本科2005年级授课教师刘传明职称讲师教材名称中药鉴定学(李家实主编)教案首页授课题目各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6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间2007年11月13日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上述药材的来源和性状鉴别特征。2、掌握人参的显微鉴别特征、成分和理化性质。3、熟悉人参的植物形态、采收加工、教材中收载的伪品。4、熟悉西洋参、三七的成分。5、熟悉三七的药材商品规格、质量评判标准。基本内容人参、西洋参、三七的鉴别重点难点重点:人参的性状鉴别特征和显微鉴别特征。难点:人参的伪品鉴别。主要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药材标本主要外语词汇Panaxginseng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主要参考资料:1.常用中药鉴定大全,张贵君主编,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32.中华本草,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3.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4.中药鉴定学,张贵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5.道地药材图典,王强主编,福建科技出版社,2003系、教研室审查意见课后体会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媒体选择五加科:Araliacae特征:多为草本(人参、三七为多年生草本,刺五加为灌木)。叶互生,伞形花序,花基数为5,G下位,浆果。成分:皂甙(三萜类),黄酮,氨基酸,多糖。人参【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的根。【植物形态】掌状复叶,轮生茎顶。可根据叶子的形态数目判断参龄:一年生者:1片三出复叶--三花(指播种第二年)二年生者:1片五出复叶--巴掌(以后每年递增一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三年生者:2片(对生)五出复叶--二甲子四年生者:3片(轮生)五出复叶--灯台子五年生者:4片(轮生)五出复叶--四匹叶六年生者:5片(轮生)五出复叶--五匹叶主根肉质,根茎习称“芦头”,根茎上有茎痕,习称“芦碗”(栽培者可据此推测参龄,野山参则不能,因为芦碗太多,难以数清)。小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柄长度大于叶柄长度。【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主为栽培品,习称“园参”,全国很多地方有种植。野生品甚少,习称“野山参、山参”。【采收加工】现在市面上的人参几乎都是园参加工品,极少有野山参。园参一般在栽种5-6年后采挖(秋季),除去茎叶及泥土,再进行加工:1、全体:晒干后称“全须生晒参”。2、部分:讲授、投影、图片4’讲授、投影、图片1’(以上内容为上次课的范围)讲授、投影、图片、药材标本6’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媒体选择(1)主根:①晒干--生晒参②沸水烫,针扎,浸于浓糖液中,干燥--白参(糖参)-→少见。③蒸3h,干燥,支根较短者--红参支根较长者--边条红参(2)支根及须根:蒸煮后干燥--红直须野山参7-9月果熟变红时采挖,保持支根及须根完整,不使其受损,加工成全须生晒山参或白参。红参由于加热蒸煮,酵素及酶等被灭活,减少了成分的分解,又因加热使一些成分发生变化,结果其所含皂甙含量提高,并产生出一些新的特有成分。【性状鉴别】一、生晒参(全须):1、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有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有支根及须根,须根上偶有细小的疣状突起。2、芦头(根茎)多弯曲,具艼(不定根)和芦碗(茎痕)。3、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有棕黄色环纹,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4、气微香而特异,味微苦甘。二、红参:红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块。下部有支根2-3条。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三、白参:淡黄白色,全体可见针刺痕,味甜。讲授、投影、图片、药材标本20’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媒体选择四、生晒山参:1、主根粗短,支根人字形或圆柱形。2、表面灰黄色,上部具细密而深陷的横纹。须根细长,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点)。3、芦头与主根等长或更长,芦碗密集,附芦生有1-3个不定根,较粗短,两头尖,靠近主根的一段芦头光滑而无茎痕(习称圆芦)。“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生晒参、红参、生晒山参均以条粗、质硬完整者为佳。白参以条粗、完整、皮较细、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