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新村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汇报新村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依法治校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根本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关于教育的性质、方向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意志的反映。实行依法治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着各种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始走上依法治校的必然性。二、依法治校的意义贯彻执行教育政策法规是中小学校长的首要职责。目前许多小学的实际工作还不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违反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地区和学校不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未培养学生在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没有切实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智育方面,只重视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忽视甚至减少、取消不考试的科目和内容,随意改变教育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任意增加考试和练习,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校和教师工作成绩和水平的唯一标准,随便停止学生上课,侮辱体罚学生、私拆学生信件、乱收学生费用等行为都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1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提高教育质量,中小学校长必须学习教育政策法规,依法治校。校长的首要职责是全面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同时规定了中小学校长应该具有的教育政策法规知识,主要包括: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与中小学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三、具体措施:第二周。学习《义务教育法》。第1页共2页第四周。学习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中的第一节德育工作的法规。第六周。学习第二节中小学办学指导思想的法规和第三节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法规。第八周:学习中小学体育,军训工作,卫生工作的法规。第十周:学习小学勤工俭学,特殊教育和工读教育的法规。第十二周:学习有关校长的法规。第十四周:学习有关教师的法规。第十六周:学习中小学劳动工资工作,办学物质条件的法规。第十八周:学习中小学教育涉及的其他法律问题,如其他行政法律问题,中小学教育涉及的民事法律问题,中小学教育涉及的刑事法律问题。新村小学2008年7月10日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