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建设情况汇报[五篇]第一篇:XX县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建设情况汇报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建设情况的报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方城段全长60.794公里,占XX市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长度的三分之一,涉及8个乡镇,55个行政村,238个村民组,廊道规划面积20606亩,除临时占地未移交不能绿化外,今春造林任务1.4万亩。去年9月份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建设,迅速成立机构,制定扶持政策,推进土地流转,落实大户承包,组织整地造林,落实管护措施,廊道绿化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至3月底,全部完成廊道可造林建设任务,落实42个造林承包大户,栽植冬青、桂花、石楠、栾树、银杏、核桃、梨等30余种,120万余株。在全市生态廊道观摩评比中名列前茅,被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目前,经验收,生态廊道绿化工程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主要做法是:一、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四大家”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技术指导组、督促检查组。沿线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县委、县政府先后召XX县区委常委会XX县区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推进廊道绿化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还适时召开沿线乡镇办党委书记、乡镇长、主管副职及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廊道建设动员会、座谈会、督查会、推进会共9次。县“四大家”领导分包乡镇,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都能亲自挂帅,包建示范段,林业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分包乡镇重点渠段和造林承包大户,全程跟踪服务。二、创新机制,激发活力。首先是县财政加大投入。为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绿化任务,县财政把廊道绿化和第1页共12页白河防护林带的土地流转、造林苗木费纳入预算。对中线干渠两侧流转的土地,生态林长期补助,经济林补助前五年,造林苗木按规划实行定补。目前,2014年度土地流转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其次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对绿化规划区内流转出的土地,公开招商引资,吸引有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个人承包造林,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一年来,累计投入造林资金1.8亿元,有效推动了廊道绿化工程造林进程。三、科学规划,严格标准。一是抓规划。在全市廊道绿化的初级阶段,及时与市林业局对接,把方城特色融入全市大规划中,在此基础上,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逐渠段、逐地块、逐小班进行规划,因地制宜选择树种、确定造林密度,编制《XX县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造林绿化总体设计》,并报市林业局评审。按照市政府要求,哑口段按生态游园标准建设,重点打造,我们聘请有资质的XX省林业规划院进行规划设计,吸纳垭口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承等多种元素,并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二是抓苗木。按照市总体规划要求,生态林苗木米径不低于4公分,重点部位6公分以上;经济林苗木要求2年生,高度1米以上良种壮苗。外调苗木要有原产地检疫合格证,杜绝携带有病虫苗木入侵。三是抓栽植。按规划密度点穴放线、挖穴植树、浇水封土、涂白抹红、固定支架,做到横竖成行,整齐划一。四是抓验收。县乡工程技术人员每天现场巡查,严格检查验收,对苗木不达标、栽植标准低的造林承包大户,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四、部门联动,搞好服务。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乡镇主要领导、农业中心主任和造林承包大户参加的观摩会、推进会等专题会议,以会代训,明晰造林主体,落实造林合同,要求乡镇为造林承包大户提供优质服务,并督促造林大户迅速组织机械、人力等整地挖穴,备足苗木,打井配套,植树造林等。整合南水北调中线灌溉影响恢复工程、交通影响工程、和农业、水利、农综、电力等项目资金,解决干渠绿化的水、电、路、机械等配套设施。同时,县委、县政府出台廊道绿化工程检查验收和抚育管护的一系列规定办法,成立管护组织,配合造林第2页共12页承包大户加强巡护,严防进入林带放牧和毁林烧树等现象发生,对于毁林的由森林公安机关从重从快予以查处,确保廊道绿化栽一棵成一棵,造一片成一片。五、高效督查,整体推进。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效能室,县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