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页西安交通大学科技论文产出的统计分析报告期刊中心赵大良苗凌科研水平是高校实力的体现,科技论文的产出是评价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论文的数量更是评价高校科研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参数。目前,评价高校科研国际影响力主要是依据《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量为依据进行统计排名。众所周知,西安交通大学的国际论文绝对数量每年都有所增加,相对名次也基本维持不变——有升有降(见表1)。但是,现在的指标排名与学校创“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并不能相适应,为此我们受学校科技处的委托,试图通过具体的统计分析,寻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努力方向。在一般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以SCI的论文检索情况为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在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进行比较的同时对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SCI-e的论文收录情况进行比较。表12000年-2003年西安交大国内外论文数量及其在高校中的位次年份SCI/篇排序EI排序ISTP排序国内论文排序200017421377593720786200122920478422142306920023211966252727278092003454176406403634466第2页共18页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8页一、论文数量的增长并不完全代表科研水平的提高国际论文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的水平和实力,但是科研论文的产出数量提高并不一定代表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影响力的落脚点应该是:发表论文,有读者阅读,并且能够指导以后的研究工作,即在后续的研究成果——论文中被引用。如果论文发表以后没有人引用甚至是没有人读过,那样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对提高影响力并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为此,科技信息分析领域通常以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来评价科研成果的水平。2002年,西安交通大学的国际论文数排名分别是:SCI为第19名,EI为第5名ISTP为第7名,而国际论文(三大检索系统合计)的被引用篇数和次数的排名却为第20名。2003年的情况则更不理想,SCI为第17名,EI为第6名ISTP为第6名,名次有所提升而国际论文的被引用篇数和次数的排名却在第20名以外。与同类型的高校相比较,西安交通大学的国际论文的被引用篇数和次数均明显偏低。即使是华中科技大学在2003年的国际论文数明显增加并超过了西安交通大学,而其论文的被引用篇数和次数也同步提升(见表2)。表2国际论文数及其被引用篇数和频次比较学校年份国际论文数被引篇数比例%被引频次篇均次数清华大学20025127119623.326410.5220036099169127.736400.60浙大大学2002229788638.617450.7620033260114135.023550.72第3页共18页第2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8页上海交大2002233336615.77610.332003286355319.313680.48西安交大2002125516613.23150.2520031497200(估计)13.4500(估计)0.33华中科大2002115319116.63640.322003155532921.27230.46从被引用的篇数和频次的绝对数上来看可能说明不了问题,而被引用论文占总论文的比例,则可以看出自己的相对水平。西安交通大学发表的国际论文近九成没有被国际同行发表论文时引用过,不能说这些论文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可能被国内论文引用过),但至少可以说没有发挥提高国际影响的作用。因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国内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并不是很差(见表3),篇均被引用次数与上海交大和华中科大的水平基本相当,比清华和浙大的影响力稍逊色一些。启示:①可能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们在研究深度上存在欠缺,缺乏有水平的科研成果;②可能说明我们在科研选题方面存在欠缺,涉及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不够;③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力,也会影响到论文的影响力乃至被引用;④国内的影响还算处于正常,工作的目标应当是努力提升科研的国际影响力。第4页共18页第3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8页二、国内论文数量的提高与国际论文数量的提高并不一定同步国际论文和国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