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国务院2001年4月28日发布)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明确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任务,确定农业科技工作“十五”重点和2010年目标,切实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特制订本《纲要》。一、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一)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1.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和组织重大科技行动等措施,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农业的面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带动了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在日益激烈的农业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扩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着巨大潜力和难得机遇。2.我国新阶段的农业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更大需求。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速农业科技进步。要通过培育专用、优质新品种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科技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将对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水、耕地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保持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确保粮食安全,也必须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我国人均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当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农业科技工作急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国农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弱。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在关键领域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才能迅速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实现农业发展的跨越,必须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3.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然要在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充分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也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面临的艰巨任务。二、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原则、目标与任务(一)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与原则。4.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5.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既要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注重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既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又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又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经验,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既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提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