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总体情况各区都有利好明确了10年前启动3号线工程发表于2007-09-0814:46|“十一五”是南京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南京将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跨江发展和建设“五个中心”的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随着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一体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交通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日益增强。交通出行总量的快速增长,交通结构的快速转型,需要对城市交通设施的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投入模式以及交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改革、协调和决策引导。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决定编制《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一、《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编制过程市委、市政府对《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委员、常务副市长和城建副市长任副主任委员,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交通局、财政局、物价局、市政公用局、环保局、公安交管局、统计局、法制办、人防办、地铁指挥部、禄口机场、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等15个部门参加的编制委员会,编委会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交通白皮书”编制过程分为筹备策划、战略咨询、总体编撰和审议报批四个阶段。1、筹备策划阶段2004年2-7月,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交通局等部门对北京、上海、深圳和国外大城市交通白皮书编制情况进行了半年左右的学习调研;8月,办公室分别组织召开“交通发展白皮书”编制工作专家和部门咨询会,全面收集和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拟定了“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大纲和技术任务书。同年12月,通过公开招标,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中标成为总编单位。2005年3月进行了“交通白皮书”国际和国内咨询单位公开招标,英国阿特金斯公司和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分别中标成为战略咨询单位。办公室同步完成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交通管理、停车设施、出租汽车、公路主枢纽、物流、机动车发展等13项专项规划任务的分解工作。2、战略咨询阶段2005月4月,“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英国阿特金斯公司和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在基础资料收集、交通补充调查、相关部门座谈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比较研究,结合南京自身交通特点,与南京交通所共同建立了南京交通战略测试模型,对南京交通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政策建议等提出了众多咨询意见。两家机构分别于2005年6月、8月和10月份完成了“交通白皮书”国际、国内战略咨询报告初期、中期和最终成果,并通过了专家审查。与此同时,十三项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编也相继完成。3、总体编撰阶段南京交通所在与中外咨询机构和专项规划编制单位合作过程中,着手开展“交通白皮书”总编咨询报告和白皮书建议稿的起草编制工作,于2005年底提交编委会,并通过了专家委员会评审。在此基础上,总编单位修改完善后形成“交通白皮书”初稿。2006年初开始,由编委会办公室牵头,对“交通白皮书”初稿进行了专项规划衔接整合、编委会成员单位研讨、市级部门征求意见、省级部门征求意见,以及编委会办公室专题讨论等数十次修改、完善,形成了白皮书送审稿。4、审议报批阶段2006年8月,陆冰副市长召开专题审议会,听取白皮书编办、国内外咨询单位以及总编单位汇报。按照陆市长要求,各编制单位对白皮书咨询报告以及白皮书送审稿进一步进行了整体完善。12月,蒋宏坤市长召开市长常务会议,充分肯定了“交通白皮书”,并明确要求抓紧修订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协汇报。按照蒋市长要求,编办对近期交通建设行动计划进行了深化细化。2007年6月7日,市人大、市政协组织部分代表、委员共同听取了专题汇报。编办充分吸纳人大、政协的意见,对“十二大建设”进行了全面梳理。6月27日,市委常委会听取汇报,并原则通过了“交通白皮书”。编办认真落实罗志军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突出了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8月份,市政府正式同意白皮书对外发布。二、《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成功模式近年来,南京交通建设成就显著、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交通管理水平全国领先,积累和形成了规划先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