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董兴武刘淑永万浩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保税港区发展经验基础上,总结前湾保税港区的现状交通特征及主要问题,分析在封关运营后交通体系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保税港区发展所必需的对外交通、内部交通、内外衔接交通三大系统,并通过对外疏港通道、内部道路网络、卡口布局、衔接立交等具体研究内容,深化疏港解决办法,对其他保税港区的发展建设将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交通体系0、引言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在青岛保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临近港区的“三区合一”,更加凸显政策和区位优势。保税港区的成立,不仅对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区域和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提升港口的国际中转量、为区域腹地新产业带来无限商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背景及意义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地处胶州湾西岸、黄岛区东侧,与青岛主城区隔海相望。周边有前湾港路、黄河路、江山路等多条主要道路,道路条件较为发达,地理区位十分优越。2008年9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国函[2008]83号),它成为中国第八个保税港区,也是中国第一个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以及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总面积9.72平方公里。按封关运营要求,保税港区需设置卡口、围网等设施,疏港模式、疏港方向等内外交通体系随之将发生重大变化,统筹处理“城”与“区”、“港”与“区”的交通关系成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黄岛区协调发展的必要保障。本文根据新的变化条件,对疏港交通体系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研究。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2、港区现状特征及存在的疏港交通问题2.1港区基本特征前湾港区共建成19个集装箱泊位,其中北港区8个,南港区11个。随着青岛港的发展壮大,集装箱量呈逐年快速增长,到2009年底,集装箱运量达到1050万TEU,货物吞吐量达到2.4亿吨,近几年年均增长率达22.2%。2.2存在的疏港交通问题(1)疏港道路交通流量分布不均衡,西向疏港潜力有待挖掘。为避免疏港交通与西南侧城市生活区相互干扰,港区采用北向和西向疏港。其中,北向疏港交通量为2.3万TEU/日,占疏港交通总量的近70%;而东西向疏港交通量为1万TEU/日,只占总量的30%。(2)疏港道路不顺畅,与城市交通干扰严重。在多处交通节点,只能通过平面交叉解决交通转向,造成疏港交通进不去、出不来,疏港效率极低,对城市交通的速度和安全也产生严重干扰。(3)南港区缺乏快速疏港道路及铁路疏港通道,整体疏港质量有待提高。目前,疏港高架及胶黄铁路线只延伸至北港区。而南港区尚无快速疏港通道及铁路疏港通道,这将制约未来港区建设重点的南港区的发展。(4)港区内部各功能区相对独立,道路交通系统尚未整合。各功能区内都有一条主要的内部通道,但各条主要道路尚未贯通,各功能区内路网也互不对接,更缺乏互相联系的客运功能,港区内部联系及服务的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需求无法实现。3、解决总体思路及基本对策研究3.1封关运营后交通变化及整合难度(1)交通变化分析从外部条件看,封关运营将使部分已有的外部道路与内部道路中断,与港区内相连道路数量减少,交通量向与卡口相连的道路集中,促使其交通压力急剧增加。从内部条件看,原有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封关运营后,因围网限制,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通道,必须构筑起内部联络通道,避免各功能区间只能通过出关入关进行联系的不利局面。(2)整合难度分析1)三区合一的特殊性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全国首个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及港区“三区合一”的保税港区。各区之间在保税特点、物流种类、货物流向、土地权属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综合考虑查验设施设置、卡口布局、内部道路走向等方面的布局和安排。2)交通空间走廊狭窄性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位于黄岛区东侧,西侧紧邻五菱汽车工业园。南港区向北联系只能通过保税港区与五菱汽车工业园之间的不足70米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