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为摧毁国有银行业作者:清湖渔夫发布时间:2014-02-10来源:清湖渔夫的博客字体:大|中|小反垄断和利率市场化的目的昭然若揭:拆分国有商银行以消除它们的市场垄断地位,利率市场化为跨国资本夺取利率定价权摇旗呐喊,准备条件。世界各国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及其后果的剧本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一旦自由化,本国银行业被摧毁,本国企业发生倒闭潮。内容提要: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在于外国资本与国有资本争夺市场垄断地位和对市场运行的控制权。金融创新是资本的自发行为所推动,金融创新的市场仍然被垄断资本掌控。“倒逼式”的利率市场化的理由站不住脚。必须认识到国有资本以及本土资本的市场垄断地位的极端重要性,重新掌控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以维护市场主权,确保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面对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市场化浪潮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的所谓利率市场化进程,我们已经到了对经济以及金融的未来之路进行抉择的关键时刻!是按照利率市场化路线继续走下去,越过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所谓“最后关口”,进而全面市场化?还是在吸取改革以来的经验教训、深刻反思市场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的前提下,自主走出一条新型的金融市场之路?如果是前者,我们不能保证西方上演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在我们国度不会再来一次或者多次,最终我们全体人民的劳动为外国资本的利润做嫁衣,经济重新陷入殖民化状态后的国运也就脱出我们的自主掌控,在这个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不可预计的经济与社会灾难也就接踵而至。如果是后者,我们又要从哪些关键问题着手,寻求建立自主性的经济和金融体制,从而真正体现我们的经济是为了13亿人民的生存与福祉的最高目标?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利率市场化和国有资本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同样是国有资本的载体和现象形态。长期以来,银行业组织的存贷款市场一直是我国的资本社会配置的主渠道,也是金融过程的重中之重,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提供资本来源,并且以此为基础支撑起产业经济体系。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是银行主导的借贷资本循环的两个环节。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对贷款利率的管制,所谓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就剩下存款利率最后这一道关口。因为存款利率未放开,现有的金融格局在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增加了一些变数,由于贷款利率的上浮空间打开,限于特定的条件,比如借新还旧和企业出现支付困难情况下,一些贷款个案中的利率会上升,并且在银企协议中直接反映出来;当然因为资本的牟利动机,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也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借款企业必须承担的额外担保费用和贷款掮客倒手的中间费用。贷款利率形成因为银企借贷关系的各自差异,会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时因为部分贷款的利率上浮,争夺存款的必要使得银行会提高存款利率报价到上限。如果按照反对“银行垄断”的人们的呼吁对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拆分,并且存贷款利率全部放开,那么外国银行与拆分后的国有银行争夺存贷款业务的活动就会展开。在存款方面,因为存款利率报价会缓慢交替上升,会引起存款在各家银行间的频繁流动,也就是所谓“存款搬家”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国有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为了稳定自己的贷款客户群和满足他们的贷款使用需要,国有银行迫于压力会继续提高存款利率报价或者用更高的拆借利率,给予优质贷款客户优惠利率报价;而拆分后的国有银行的规模经济优势相对消失,日常营业费用反而上升,存贷款利差会缩小甚至丧失,资本头寸的日常调度也会出现混乱,这种情形长期化,就会引起银行经营困难甚至破产。这也是中小银行倒闭破产的真正原因。在美日等国持续量化宽松(央行贷款零利率)和美欧日银行针对人民币升值进行外汇套利和利率套利的背景下,持续的“热钱”流入会为这些外资银行挤垮我国国有银行提供大量的资本来源,更加有实力和能力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存款客户和优质贷款客户,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在银行投机过程中忽上忽下,存款搬家和贷款搬家更加频繁;随着时间向后推移,外资银行会逐步接管国有银行的存贷款市场,市场的垄断权和利率定价权也就逐步向外资银行转移。因为存贷款利差变窄和客户的逐步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