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1页附件2第二届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优秀入选论文简介烟草粉螟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的研究本研究于2004-2008年在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及玉溪、楚雄烟厂烟叶仓库,对云南烟叶仓库害虫烟草粉螟的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及其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1、基本摸清了烟草粉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云南的发生规律,烟草粉螟在云南每年发生3代,群体饲养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3℃~26℃,适宜相对湿度为75%~85%,筛选出人工饲料3种2、从801个复烤烟叶、39个初烤烟叶及91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出苏云金杆菌752株。经PCR检出含cryⅠ基因菌株7株;含cryⅤ基因菌株21株。用烟草粉螟的二龄幼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发现9d后菌株5、菌株10和菌株18等菌株的校正死亡率都超过了94.0%。从752株苏云金杆菌中筛选出3株优良菌株。3、对3株优良菌株进行了伴孢晶体研究。经液体双相分离法提纯的晶体,电镜观察发现,菌株5、菌株10、菌株18在晶体形状和数量组成上存在差异;它们的电泳图谱也不同,菌株5的分子量分别为43KD和15KD,菌株10的分子量分别为43KD、15KD和19KD,菌株18的分子量分别为43KD、23KD和15KD。4、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烟草粉螟的防治效果表明,菌株5、菌株10、菌株18对一至五龄幼虫的平均防治效果都在95%以上。在玉溪和楚雄两个试验点的烟叶仓库用优良菌株均匀喷雾处理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5、优良菌株菌剂防治烟草粉螟后,对试验烟叶品质无明显影响。喷菌剂后各处理烟叶化学常规成分与同期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12个月后,烟叶的主要香气成分(苯甲醇、苯乙醇、戊酸、茄酮、新植二烯)的含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烟叶香气部分得以改善;单体烟支的评吸结果表明,喷菌剂的烟支在香气质、香气量、杂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烟支,在刺激性、劲头、余味方面与对照较为接近,这表明用菌株5、菌株10和菌株18的三种菌剂来防治烟草粉螟后,可使烟叶品质得到部分改善。关键词:烟草粉螟;生物防治;烟叶品质第2页共31页第1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1页江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资源品种抗病性研究由真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具毁灭性的、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治理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在于选育并种植抗性品种。由于稻瘟病菌分化存在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其消长动态直接影响到水稻品种抗瘟稳定性。弄清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地域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掌握种群消长动态,有利于建立稻瘟病的流行预测与防控预警;有利于筛选抗病育种材料,加速抗病育种进程,为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开展了江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种质资源品种抗病性研究,并取得了如下研究进展。1、基本明确了江西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分布及种群消长动态。2006-2007年,采集、分离了来自江西省吉安、赣州、上饶、宜春、九江和南昌6个市所辖26个县(区)的穗颈瘟标样,分离到11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利用全国统一的特特普、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和丽江新团黑谷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出5群31个生理小种,以ZA、ZB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43.49%、40.87%;以ZB13、ZB15、ZA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14.78%、12.17%和11.30%;以ZA13,ZB5为重要小种,出现频率均为5.22%,其他小种出现频率均在4.0%以下。与20年前相比,江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的优势种群ZG、ZB已被ZA、ZB所取代,优势小种ZG1本次未鉴定出来,几乎消失;ZB13、ZB15相对稳定,但ZA1已上升为优势小种,ZA13、ZB5上升为主要小种。稻瘟病菌小种易变。稻瘟病菌小种与品种之间的关系复杂,表现出多样性。江西属籼稻种植区,粳型小种消减,籼型小种剧增,是小种突变与随品种布局变化发生适应性变异的结果。2、菌株致病力差异及其互作效应。研究稻瘟病菌株致病力与品种抗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单孢菌株的同一生理小种在鉴别寄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