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第一篇:xx乡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xx乡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xx乡xx村xx(姓名)一、前言在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通过这几年的运行,我乡新农村建设既有很多起色,也有更多的问题,为此,我专题对我乡的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了一次调查。二、调查背景和目的我乡地处黑龙江xx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5公里,北部与xx镇接壤,东北部与xx镇接壤,西部与xx、xx乡为邻,南部与xx乡为邻。现全乡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6.8万多亩,可养水面0.3万亩,林地2万余亩。主要种植西瓜、中药材、树莓等经济作物及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是全县重要的西瓜、树莓生产基地。全乡辖7个行政村,计78个村民小组,农业总户数7825万户,常住总人口2.7万人,是个以农为本的农业大乡。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我利用假日时间,对我乡几个村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时间:2014-10-3——2011-12-20地点:XX县区xx乡xx村、xx乡xx村、xx乡xx村;调查第1页共29页方式:对农村个别家庭农户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三、总体经济状况(一)经济发展。在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新农村建设这个概念被提出,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如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能体验到信息是致富的源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懂得利用科技和文化知识创造财富,从而使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秸秆、树枝、煤等。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和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混凝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真是“房里房外,电灯电话”;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是农家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几乎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5%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氛围,宗教迷信活第2页共29页动日益减少。(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改变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历史,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四、当前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xx村村、厢白前三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