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居委会组织建设与社区民主发展研究报告的关系。基层群众自治是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在具体的体制、规则和程序上,确实可以参考一些国际性的经验,如选举的操作程序、自治中的民主监督、自治中的法律关系等。但是,基层群众自治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综合环境下存在和发展,所以,在借鉴、参考国际经验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这其中包括中国的民主基础、国家性质、政权结构、法律规定、文化传统以及生活方式等。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必须在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中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才有自己的生命力。第五、处理好基层群众自治中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现实的发展形势充分表明,基层群众自治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这也就是说基层群众自治发展是以社会发展为基础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发展的,不是为了发展自治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因此,基层群众自治发展时刻都必须围绕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这个核心,只有社会实现了进步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发展才有不竭的发展动力。这就要求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不但不能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三者协调关系,而且要保障这三者协调关系的维持和发展。为此,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必须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发展和稳定为目标。六、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发展与中国民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如何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并使其牢牢扎根,一直有不同的设想:一种是主张从上到下建设民主,推行民主,认为高层政治的民主化对整个民主化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一种是主张从下往上推行民主,强调通过基层民主的实践、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发展来推进整个民主化进程。实际上,在中国这样后发型的现代化国家,民主第1页共3页的成长必须以经济成长为基础的,不是一种可以随意设定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要一步一步地前进,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在民主传统和民主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比较有效地推进民主成长,就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努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民主成长应是一个渐进式的推进过程,在推进民主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高层的民主建设,而且需要基层的民主建设,其中基层的民主发展对中国民主成长更具战略意义,这是中国民主发展的现实基础所决定的。我们之所以认为基层民主建设对中国民主成长更具战略意义,那是因为在我们看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探索,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已形成了这样的内在发展逻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为动力,通过经济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来全面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从而形成经济成长、社会进步和政治民主三者的良性互动发展。在这样的发展逻辑下,政治如何及时有效反映和吸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并转化为政治发展的动力,是政治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基层政治民主的发展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是人民参与政治生活,表达利益要求,实现合法权益的最直接舞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迅速的反映到这个舞台上来。因此,如果基层政治能够及时反映和吸纳由经济发展直接决定的基层社会的变化,积极地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那不仅能够为整个民主发展积累宝贵的政治资源,而且也能有效的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给政治体系带来的过度压力,以保持社会和政治稳定。而另一方面,基层政治民主发展,也为公民在广泛而直接的政治参与中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民主能力提供了重要基础。政治生活的主体是人,是具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公民良好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和巩固民主政治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在中国这样缺乏民主政治文明基础的社会,这一点尤其重要。后发型现代化发展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虽然需要整个政治体系民主化发展的有力推动,而且这种推动从民主政治发展的全局来看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但是,要真正建成成熟而稳定的民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