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XX县区定居兴牧工程开展相关情况调研报告针对xx年XX县区定居兴牧工程开展情况,4月15日规建组赴XX县区西合休乡1村牧民定居点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定居兴牧基本情况XX县区南依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山脉,北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处两区(新疆、西藏)三地(阿里、和田、喀什)交界处,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0多公里。国土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全县有山区乡(镇、场)6个,其中纯牧业乡(场)4个(西合休乡、柯克亚乡、棋盘乡、普萨牧场),半农半牧业乡镇2个(乌夏巴什镇、宗朗乡),共有纯牧户8160户,43246人,天然草原887万亩,林地48.1万亩,人工饲草地16.83万亩。xx年以来,已初步定居牧民户数2342户,占牧民总户数28.7%,5818户牧民未实现定居,其中,居无定所牧民户数1699户,占牧民总户数20.82%,居住在危房内的牧民户数2808户,占牧民总户数34.41%,半定居牧民户数1311户,占牧民总户数16.1%。XX县区从固边、强边、稳边的战略高度出发,因地制宜采取了就地定居、就近定居、异地搬迁定居等模式,先后建设牧民搬迁新村3个(洛克乡牧民搬迁新村、棋盘乡移动新村、江格勒斯乡插花式牧民定居点),安置牧民237户、1090人;就近定居点1个(乌夏巴什镇台斯新村定居点,正在建设);安置定居浅山区牧民2342户。二、开展定居兴牧工作的难点和制约因素1、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牧区地处高寒高原山区,长期遭受过冰冻、冰雹、水涝、旱灾,尤其是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饲草料地大面积冲毁,无数房屋倒塌,连年的自然灾害严重阻碍了牧区经济发展。2、生活配套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第1页共5页边境一线无地、无草、无路、无电、无广播电视、无通讯情况普遍,各类生活配套设施严重匮乏。定居兴牧受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影响大,定居点存在可以安居但无产业,离放牧点远,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子女就学、医疗保障、道路交通等诸多配套难题。3、基础产业脆弱。目前,牧区人工草地资源比重小,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由于投入不足、交通不便等因素,牧区畜产品交易仍以山区、牧区零售为主,缺乏区域性的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批发市场,更无加工业和其它相关产业,只能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牲畜经营户,牧区经济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较大,经济效益十分低下。4、牧民基本生活水平依然低下,生活支出高。牧民生产水平低收入来源单一,全县xx年山区乡镇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5246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牧业村家庭经营收入90%以上来源于畜牧业,其余为少部分外出打工收入,半农半牧村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于畜牧业占总收入40%。牧民生活支出高,一般性生活物资都要从几十公里外,甚至上百公里外的县城购买,消费水平居高不下,一年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存。5、定居兴牧建设资金不足,牧民自筹资金压力大。由于多数牧民收入偏低,地方财政困难,国家投入相对较少,仅靠地方财政完成定居兴牧工作是不可能的,需要多方面的资金支持。XX县区牧民定居点多处于高寒、高海拔和地震断裂带上,牧民安居房抗震烈度设防要求高(普遍8度,最高9度)、建筑材料运输费用高、工程施工工期长、配套要求投资大,建设总成本比平原高一倍左右。如:在西合休乡建设一套80平方米砖木结构安居房,建设成本约17.6万元,目前推广的轻钢结构安居房造价约为14万元。目前,每户牧民定居国家补助3万元、自治区补助1元、XX省援疆补助5万元,牧民需要自己投入资金5万元左右。但受地方经济总体水平影响,牧民自筹部分资金压力较大,牧民四季游牧生产方式落后,经营水平低,牧民生第2页共5页活贫困、家底薄,自我积累少,经济负担过重,对于该区域多数处于非常贫困状态游牧民来说,面对好的政策随有强烈的定居的渴望,但可能因自筹资金的不足,而继续游牧生活。三、加快推进XX市定居兴牧工程的建议1、争取尽快将定居兴牧工程计划纳入国家工程建设规划。长期以来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牧业生产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并且牧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反分裂、反渗透、反破坏的重点地区。通过牧民定居工程有利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