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轻与重的两难境遇摘要二十世纪是小说颠覆传统的时代,各个作家在以往的小说形式上不断取得突破性成绩,使这个世纪成为一种充满多种可能性和表现性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此期间,世界文学巨匠米兰·昆德拉以他敏锐的哲学思辨力别具一格,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使他的哲学思想引人注目,也奠定了他文学创作的世界地位。作品中存在着多组对立面,譬如轻与重、灵与肉等,它们都是推动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以此加深作品的内涵。在各类欲望之下,人们对于爱恨都有自由抉择的权利,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应该承担责任,诚恳执着地履行义务。人生的责任当然是在沉重的范畴,却也是真实存在的。解脱也许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于是一切就变得毫无意义。本书值得深究探讨的是生存意义所在:生命是要有一种信念的存在,不能只靠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荒芜。本文就以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下称之为《生命》)作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探讨作者与作品的两难境遇。关键词轻与重;矛盾;妥协;媚俗,反抗2引言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被《华盛顿时报》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它将昆德拉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这部作品中轻与重和灵与肉的哲学思考,众多著名学者皆有论著,相较于其他人,我个人认为刘小枫的评论更为客观,更加贴合我的思维方式。1990年刘小枫在他所著的《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结构》中评论了《生命》,其中《沉重的肉身》专门论述了该书的哲学意义。他这样说到:昆德拉编织了与“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相似的,关于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身体的故事。【1】站在刘小枫的角度看来,《生命》是对希腊神话中“站在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的延续。很明显,托马斯作为本书的男主人公,便是那个彷徨的“赫拉克勒斯”。徘徊,是托马斯形象的一个特点,他的一生都游离在妻子与众多情人之间他一直都在追寻身体还是灵魂的选择,也不知如何定义生命的美好,因此,他用尽了一生来演绎,直到生命的尽头。刘小枫并没有简单机械地把灵与肉、轻与重这些问题与作品中两个女主人公——特蕾莎和萨比娜联系起来,而是用这些问题赋予了她们鲜活的生命力,让读者思考当代人身处的困境。可以如此说,如若赫拉克勒斯在他的十字路口所遇到的问题是应该拥有那种幸福的话,那么,《生命》就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把赫拉克勒斯的决定变成一个现代人存在的个体生命时间。对于这样的思考和探寻,我认为是有迹可循的。《生命》在开始就提到了:“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2】比如托马斯对特蕾莎无法解释的爱,这种感情使他无法拒绝,亦无法丢弃。在第二次见到特蕾莎时,托马斯确信某一刻他就想这样死在特蕾莎身边,这种感情无疑是过分的,也是疯狂的。即使他自己心底明白不能这样去爱,但是他在意识里确实如此懦弱。在这场游戏里他选择了特蕾莎,这无疑是在灵魂或身体上最完美的选择。一、生命存在于轻重之间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世界是一个由无数二元对立的矛盾体所组成的集合体,对立的一方为正极,另一方为负极,而“轻与重3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3】从字面意思来说,“重”指的就是是责任或是负担,而“轻”则或许可以为一种半真的状态。纵观人类发展,每个人都在为各自所承担的责任而忙碌奔波,事业或家庭,生活的负担推动我们前进,使我们充实并且身心疲惫。那么,是否“重”的缺失会让我们轻松愉快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或许真正让我们感到绝望的不是沉重,而是责任的缺失。生命中存在另一些不同的东西,例如人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的东西——空气,它轻的让人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却维系着整个世界生命的存在。轻与重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可以这样解释,当我们没有一切可以追求的东西,生命的存在毫无可言;而当我们被这样那样的责任压着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任何力气抵抗,这个时候我们告诉自己只能放弃,存在便于轻重之间。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是否“重”只能阻碍我们前进,“轻”就会让我们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