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7页共16页伍、器物篇本篇是針對萬丹國小校園中,所展示的早期器物來做介紹。這當中包含了古代的農具和一般的生活用具,每一種器物,僅能根據筆者所知道的來做介紹,如有介紹不周的,煩請各位老師在教學當中自行加以補充。而每一種器物的名稱,由於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稱呼,假如筆者所寫的名稱和各位所知道的講法不一樣,也請各位老師自行斟酌採用。一、榖耙:稻穀在收成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把榖粒曬乾,這樣在存放的時候才不會發霉或發芽。因此,早期農村裡的院子、廣場甚至馬路上,到了收穫季節時,就成了農人曬稻榖的場所。在曬稻榖的時候,必須把榖粒盡量分散開來,才能讓它們都曬到陽光,但即使如此,還是會有一些在下層曬不到太陽,這時候就必須用到「榖耙」了。榖耙這種用具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耙榖的。使用的時候兩手握著長柄將榖粒翻耙,這樣一來,在下層的稻榖也有機會露在外面,也能夠曬到陽光,等過了一段時間後再重新翻耙,輪流讓稻榖曬到太陽。像這樣幾天過後,就可以把稻穀完全曬乾了!二、風鼓:這種農具有個圓圓的肚子,圓圓的肚子看起來像一面鼓,鼓裡面有一片一片的扇葉可以轉動而產生風。因為它的肚子像一面鼓而且可以起風,所以它的名稱叫做「風鼓」。在稻穀曬乾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篩選的工作。在收割稻榖的時候,雖然已經經過了處理,但是一袋一袋的稻榖當中,還是會夾帶著稻子的莖葉,此外,還有像空殼的稻榖和果實不夠飽滿的榖粒,這些都是要一併地來加以篩選。風鼓的上端有一個漏斗狀的開口,可以將曬乾的稻榖從上端的開口倒下去,而另外一個人就要同時搖動扇葉的把手,搖動時所產生的風,就可以做篩選的工作。飽滿的榖粒因為最重,它們會直直落下,從正下方的開口掉出來;而不夠飽滿的榖粒因為較輕,它們會被吹得稍遠而從另一個開口掉出來;至於那些稻子的莖葉和空殼的稻穀因為很輕,被風一吹,大多會從風鼓側面的開口飛出去。為了避免這些雜屑到處亂飛,通常會在開口外面放置一個簡單的屏風(用草編成或是用帆布),以阻擋這些雜屑。最後,將飽滿的榖粒裝進布袋裡面,而將不夠飽滿的稻穀拿去餵雞鴨,另外將稻葉雜屑燒成灰燼後,灑在菜園裡當肥料,這樣篩選稻榖的工作,大致就可以告一個段落了。三、連枷:連枷是用來打豆莢的,它是由一長一短的木頭或竹子連接而成。它們連接的方式,是用一根木條把長短桿子的一端栓起來,而且不能栓緊,因為要讓短的桿子能自由轉動。當田裡的豆子收成時,將一棵棵豆子的植株拿到廣場上去曬,曬乾之後,第78页共16页第77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8页共16页接著要讓豆子脫離豆莢,這時候就要用到連枷了。使用的時候手持長的桿子向下一揮,這時短的桿子會轉動並擊打在豆莢上面,已經曬乾的豆莢受到外力的擊打會裂開來,而豆子就從豆莢中跑出來。值得討論的問題是:「為何要使用連枷,而不單獨使用一根桿子來打豆莢?」這道理很簡單,因為單獨使用一根桿子來打,受力的範圍只有桿子一端的一個點而已,但如果使用連枷,則可以讓轉動中的短桿子整個打在豆莢上面,因此,差別在於受力的範圍大小不同。當然,在只有使用一根桿子時,如果蹲在地上打,是可以讓受力的範圍增大,但是蹲久了就會兩腿痠軟,所以還是連枷好用。最後要補充的是:學校裡的展示區,有木製的和竹製的連枷各一支。四、扁擔:此種農具因為外形是扁的,而且是作為挑擔子用的,所以叫做「扁擔」。扁擔的兩端各有一個突起,可以問問學生那是做什麼用的?那個突起物叫做「擋突」,顧名思義就是作為阻擋的突起物,而所謂阻擋,就是當擔子上的繩子掛在扁擔上的時候,可以防止繩子滑落。扁擔通常都是用竹子做的,而且是用老的竹子。製作的時候用老的竹子將它劈成兩半,而其中的一半就可以做成扁擔。由於竹子本身具有彈性,因此在挑擔的時候不容易斷,有時候看人家在挑較重的擔子時,扁擔還會彎曲晃動,顯示竹子做的扁擔很有彈性。五、線車:這是一個形狀大致成梯形的農具,由於底下有輪子可以像車子一樣走動,而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