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7页某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前言为圆满完成某市五环路(西环路)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根据招标文件,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科学化施工,重点工序重点安排,特殊部位特殊考虑,并结合工期和工程实际进行统筹,尽量做到现场布置合理,方案切合实际,施工组织科学得当,以便为优质高效完成该项工程奠定基础。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一、《某市五环路(西环路)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图纸。二、规范与规程、《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年版(合订本)、《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第2页共1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7页、《城市桥梁设计准则》()、《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钢管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钢纤维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铁路钢桥制造规范》()三、我单位类似工程的实绩和已有的装备。第二节编制原则一、充分响应招标文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二、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四、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五、坚持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第二章工程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某市五环路(西环段)东莞水道特大桥工程主要为某市五环过境路西环段工程中的一座特大桥,位于东莞水道上,起点桩号,终点桩号,全长米。其中桥梁工程长米(包括引桥)、宽米,道路工程长米,以及排水、电力、电信、照明等相关附属工程。二、自然概况(一)气象及水文概况东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侯,光线充足,气候温和。相对湿度,常年平均气温~℃,七月份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7.9℃。一第3页共1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17页月份平均气温13.4℃,极端最低气温-0.5℃。流域濒临南海,受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和台风强盛活动影响,雨量充沛。但由于地形平坦,动力条件差、暴雨强度一般。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最大年降雨量2442mm,最小年降雨量1360mm,十二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时空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在四~九月,占年雨量的%左右。本地区常风向为东、东北风,其次为南风和北风,最大风速米/秒。夏秋季节会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约发生台风~次,风力一般为~级,阵风级,最大风力可达级。(二)场地工程地质在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区地层由上至下主要由个单元层组成。、人工填土()素填土(地层编号①):浅黄,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中细砂,局部有耕土。呈松散、湿的饱和状态,层厚-7.6m。、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淤泥()淤泥(地层编号②):灰黑.黑色,含腐植物,白色贝壳夹薄层粉细砂,局部表现为淤泥质粘土,手摸有滑感,有腥味。为河流相新近沉积层。土质均匀。呈流塑、饱和状态,层厚:-8.7m,全场区分布。、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淤泥夹细砂()淤泥夹细砂(地层编号③):灰、灰黑色,含腐植物、云母、石英、长石,含粘粒、砂粒及粉粒。细砂含量在%%间变化。分选极差,局部为亚砂土。呈流塑、饱和状态,层厚-8.2m,全场区分布。、第四纪系全新统冲积的粗砂()中粗砂(地层编号④):灰白、浅灰黄色,含石英、长石,局部夹砾卵石,分选极差,局部为亚粘土。呈中密、饱和状态,该层层厚-5.0m,分布均匀。第4页共1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17页、第三系泥灰岩()按风化程度及力学性质差异,泥灰岩又可分为: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三个亚层。强风化泥灰岩(地层编号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