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12天水循环与洋流考点一水循环基础再现1.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因素(1)蒸发受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水汽输送和降水受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3)地表径流受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4)下渗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解决措施自然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3.河流的特征(1)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大、小)——降水(多、少)或冰雪融水(多、少);水位(高、低)——降水或冰雪融水的季节变化;结冰期(有无、长短)——月平均气温0°C为界;含沙量(多、少)——植被覆盖率;流速(大、小)——地形(流速因素在不同河段比较时才使用)。(2)水系(河道)特征流向(如从南向北流)、流程(长、短)、水系形态(扇状、向心辐合状、平行状、网格状、放射状等)、河网密度(支流、湖泊众多或稀少)、流域面积(大、小)、河道(弯曲、平直、落差大小、地上河、河谷的宽窄等)。技法提升1.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1)河流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2)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冬季月均温在0℃以下,该河流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2.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1)节水: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强化节水灌溉制度。(2)引水:实施跨流域调水。(3)治污:通过治理污染,增加水源的利用率。(4)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水的消耗量等。考前押题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2.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答案1.D2.A解析第1题,结合水循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过程,并结合各个环节所连结水体特点判断其意义。第2题,⑤为下渗,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增加下渗量。④为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可减少蒸发。②为地表径流,回收利用后污水排放量会减少,地表径流减少。⑥为水汽输送,城市绿地建设使植被蒸腾作用增强,水汽输送的水汽量增多。读“我国不同地区河流径流量过程示意图”,回答3~5题。3.图中反映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A.甲B.乙C.丙D.丁4.导致乙所示地区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原因是()A.北太平洋副高衰弱B.伏旱天气的影响C.亚洲高压势力增强D.准静止锋的影响5.当丁所示地区河流处于第一个汛期时,甲所示地区为()A.江淮雨带控制B.华南雨带控制C.华北雨带控制D.台风雨带控制答案3.C4.B5.B解析第3题,华北地区为我国东部季风区,结合该地区春季降水少的气候特点,河流主要以夏季雨水补给为主,由此判断结论。第4题,结合乙区域径流量变化特点,7、8月份径流量小,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夏季受副高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伏旱天气。第5题,结合丁地和甲地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知,丁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丁地第一个汛期出现在春季,此时甲地受华南雨带控制。考点二洋流基础再现1.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名称分布组成特点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热带、副热带海区(南北纬5°~45°)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侧)寒西(侧)暖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