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镇民族工作开展的对策及建议尚重镇地处XX县区西北部,距县城98公里,全镇总6635户、30402人,辖25个行政村(居)、99个自然寨、214个村民小组,总国土面积2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57.4亩(其中稻田面积13911.33亩,人均仅0.46亩),由于地处边远高寒山区,有10个村54个自然寨海拔在900米以上,有12个村至今未通公路,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98元,人均产粮250公斤,系全省“六山”、全州“两山”重点帮扶的贫困乡镇。尚重镇24个行政村中,有一类村11个、二类村9个、非重点村4个。目前还有3218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同时还有1771贫困人口刚刚解决温饱,收入还不稳定,很可能暖而复寒,饱而复饥。仍有7个村不通电话,12个村不通公路;有3500人、6500头牲畜饮水困难等。二、各民族现状据调查,尚重镇境内长期居住侗、苗、汉、水、壮、回、布依、土家、仫佬等10多个民族,其中侗族占72%、苗族16.4%、汉族占9.6%、水族占0.9%、壮族占1%,其它民族占0.1%。全镇25个村(居)中苗族主要分布在归养村、岑埂村、美德村、岑门村、尚重村基岭苟寨及绞洞新寨少部分等,其他民族基本上是杂居在一起。侗族人民居住喜于依山傍水,群山环抱的山谷中;苗族绝大多数是依山为寨,聚族而居,住房建于山腰或山梁;汉族多数住在开阔小坝地;其他民族以近邻为俗,互相融合。村寨少则几十户,多则二三百户,单家独户的极少。房屋为木楼,一般高二、三层,泥瓦或杉木皮盖顶。三、2002-2005年尚重镇各民族工作相关情况(一)基础设施方面:(1)通水。2002-2005年4年间尚重镇总共投入近100万元建设自来水工程,目前全镇除龙溪、岑门、纪登村等没通自来水外,其他村基本上都已通自来水,但通水的村仍有42个自然寨未有通自来水。(2)通电。目前全镇24个行政村99个自然寨214个村民小组全部用上了国网电。第1页共7页(3)通路。4年来尚重镇投入近15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目前还有12个村未通公路。(4)通电话。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还有7个村未有通程控电话。(5)通广播电视。目前通广播电视村有9个,15个村未有通。(6)少数民族贫困户危房改造方面。4年来每年都组织人员对全镇各村少数民族贫困户危房进行调查,并建立台帐,对现危房筹资进行整改,4年来共投入2万多元实施了55户危改,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同时,2005年投入60万元实施了30户的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此项工程已接近尾声。(7)文化活动中心、广播电视站、村综合服务室方面。4年来,在上述几方面我镇总共投入近30万元资金搞建设,如今有文化活动中心1个,能容纳200人,内设有4个空调,配备有电视机、影碟机、功放机、音响等,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在露天开展活动状况;广播电视站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购4台数码机,接收频道从原来的2个增加到目前的9个,群众从电视上了解到很多信息,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从cctv-7台中学到很多技术,如杨通吉、杨茂斌、张先荣等同志都办起了养殖场;村综合服务室(卫生室、计生室、文化活动室)4年来我镇投入近20万元建设,目前全镇25个村(居)都有办公阵地。(8)公益性民族文化基础设施方面。4年来我镇共投入5万余元修建宰蒙鼓楼,丈巴寨、西迷-朱冠花桥(未完工),下一步即将修建尚重-宰蒙、育洞花桥。鼓楼、花桥的建成,既方便少数民族开展各类民族活动,平均每年又引来了1000余人中外游客到我镇旅游观光,外销侗族服饰等手工艺品达30余万元。同时,我镇把目光转移到民族村寨的保护上来,诸如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宰蒙村不建砖混结构的房子,全部建木质结构的房屋,对一些古房、古井、古桥、古碑等保护完好,保持古香古色、原汁原味的风格。(9)镇计生站、卫生院建设情况:计生站现有设备阴道镜1台、波姆光机1台、b超机2台、常规化验器材1套价值8万元。卫生院建设情况:目前卫生院办公大楼占地面积1000平方第2页共7页米,医务人员21人,现有医疗设备:医用诊断×线机1台、b超机1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心电图机1台、双目显微镜1台、多功能微波治疗机1台等,价值13万余元。各村几乎都有村卫生室,乡村卫生员23人。预防控制传染病及地方病方面:我镇以计划免疫为中心,以防治麻疹、结核病、肝炎、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