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图一、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图节点ABCDEFGHIJHA病人(感染性疾病)BCD病原学送检检验科微生物细菌培养普细菌阳性细菌阴性通病多重耐药非多重耐药检验科临床科室出具检验报告实施接触隔病人标本复填写多重耐药解除隔离措施菌监测感染管理办指1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监测标准操作流程图1、住进ICU超过48h,转出ICU48h内2、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1岁的患者体温<37℃3、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渗出物、弥漫性红斑4、沿导管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排除理化因素)管床护士每4h观察穿刺部位,若发现以上疑似情情况住进ICU有中心静脉插管患者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和主管医生,提示医生填写申请单,ICU护士填写ICU患者日志在患者寒颤或发热时采血医师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保留导管外周经脉血静脉1份;中心静脉血1份1、手清洁:无明显污染使用3M速干手消毒液2、血培养瓶口消毒:碘伏消毒一遍,待干(60S)3、抽血部位皮肤消毒:碘伏,待干(60S)4、采血量:每瓶10ml送化验室,室温放置不超过12h拔除导管2个外周静脉血、导管尖端5cm或整根实验室提供培养结果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安排时间到ICU收集数据,同时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因素临床医师根据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判断是否为CR-BSI阴性:报告病程记录,护理记录阳性:涂片,镜检报告,提供最终药敏鉴定报告1、每天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2、统计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及其相关血液感染率,并与科室进行交流,给予合理建议2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标准操作流程图使用呼吸机超过48h的患者,咳嗽、咳痰或原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明显加重或痰液性状显著改变,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发热;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3、痰呈脓性;4、肺部罗音或与入院时比,有明显恶化;5、X线显示肺部有炎症性病变或与入院时比较出现新病变,并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使用呼吸机>48h的ICU患者和转出ICU<48h的患者责任护士每4h观察生命体征,若发现以上疑似情况通知感控护士和主管医生提示医生填写“痰培养申请单”,填写VAP病人记录单标本采集方法1、晨痰量多,含菌量大,病人刷牙或漱口,除去口腔中细菌,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价值更高2、深吸气后用力咳出1-2口痰于无菌痰杯中,痰量极少可用45℃10%氯化钠液雾化吸入导痰;3、如器官切开或气管插管者,戴无菌手套或用无菌镊子取一次性无菌专用吸痰管,一头接电动吸引器,螺旋式抽吸,吸引痰液。标本2h内及时送检避免培养菌浓度下降或死亡,不能及时送检者暂存4℃冰箱,但不得超过24h应当连续采集3-4次,采集间隔时间>24h试验室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实验室痰涂片结果:鳞状上皮细胞<10个/LF,WBC>25个/LFYNYN1、经纤维支气管镜和人工气道吸引采集分泌物分离出的细菌结果较为可靠2、痰液与血液或胸水中分离相同病原体,有诊断意义3、痰中的病原菌不少于机会致病菌,临床医生根据微生物学监测结果、放射结果及临床表现判断是否为VAP否口咽部污染,退回重留是标本合格,进行培养1、感染办专职人员每天到ICU收集登记VAP病人记录表和日常记录表,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因素2、ICU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协助感染办人员进行数据的登记1、每天由感控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并录入汇总表2、每月小结,找出不足,及时改正3、每3个月得出VAP率,并召开座谈会与科室进行交流,给予合理建议N3四、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监测标准操作流程图感染管理办临床科室A统计导尿管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并将监控结果反馈给ICU,并及时与临床沟通,给予合理建议。1、住进ICU超过48h,转出ICU48h内。内留置了导尿管。2、感染前7d住进ICU留有导尿管患者3、出现了泌尿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体温≥38℃,寒颤,血白细胞升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4、留置导尿管无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流程编号感染管理办B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周到ICU收集数据,同时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因素。统计导尿管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