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如题中的草原局部火灾后,草原仍能恢复原状。答案:A2.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A.甲→乙→丙→丁B.C.D.解析流程: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项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大→最稳定。答案:D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就越大,其原因不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B.某食物链受到破坏,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到最高营养级C.某一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解析:A、B、C三项是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而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的具体形式。答案:D4.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解析:本题考查提高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措施。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选项A和D减少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降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选项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数量保持平衡,不能提高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答案:B5.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解析:早期调节属于负反馈,作用是使藻类减少。后期调节属于正反馈,反馈的作用是污染越来越严重。负反馈是由于反馈调节作用导致作用或者效应减弱,正反馈正好相反。答案:B6.同学们进行设计制作小生态瓶活动,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解析:小生态瓶维持时间越长,说明生物种类、数量及非生物成分的搭配越合理,物质循环持久,制作水平高。答案:A二、简答题7.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曲线,试分析说明:(1)图中Ⅰ为________者、Ⅱ为________者、Ⅲ为________者。(2)曲线Ⅲ从B点开始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从C点开始三条曲线不再呈大起大落的变化,这表明该生态系统已经发展到________阶段,处于________状态。(4)该系统较长时间维持C点以后的状态,主要靠________。答案:(1)初级消费次级消费生产(2)次级消费者数量增多,限制初级消费者数量发展而利于生产者繁殖(3)成熟相对稳定(4)自我调节能力8.近年来,太湖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1)从非生物因素分析,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水质中富含________等矿质元素;从生物因素分析,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绿的水域通常会有异味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3)发绿水域的pH会比周边水域的pH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4)为解决太湖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入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类别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食性螺蛳、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杂食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苗是________。(5)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