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积极推广和运用项目法管理,统筹兼顾,自始至终坚持“业主至上、质量第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服务宗旨,以勤劳、朴实、科学、积极的工作态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内容。一、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现场调查资料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招标文件及合同;、单位已通过认证的质量体系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单位已施工过的同类工程的经验;、单位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规范》();、《砌石体结构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锚索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建筑荷载设计规范》();、《土层锚索设计与施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办法》;、《钢筋焊接及试验规程》;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县场滑坡治理工程。1、概述、地质及水文条件该滑坡位于县场,且处于长江支流岷江的左岸,距市20km,距县县城所在的镇约10km,——县乡公路从滑坡体前缘横穿。整个滑坡分为两个小滑坡,即滑坡和滑坡。滑坡东西向平均长650m,南北向平均宽140m,主滑段长约154m,前后缘相对高差达35m;属浅层中型土质滑坡;滑坡为顺层岩质滑坡,东西向平均长233m,南北向平均宽130m,主滑段长约134m,前后缘相对高差达37m。整个滑坡位于龙崩槽以下的斜坡地带。1)滑坡由于现在滑坡体上建有大量建筑物及构筑物,故滑坡原地貌早已被人改造或破坏。依现状来看,主要微地貌单元有陡坎、冲沟以及斜坡地貌,滑坡总体地貌为一个区域性的斜坡地貌,但地形平缓,起伏不大,坡角总体小于°,且西部地形起伏大,东部地形起伏小,滑坡纵向地形变化逐次为:后壁为基岩陡崖,后缘为崩滑堆积的斜坡,坡角约为°,地表树木微见倾斜现象;滑坡中后部为缓坡和平台地形,坡角约为°,地表除少部分地方为耕地外,其他地方基本已被改建为当地居民住房;前缘地形较缓,坡角约为°左右,其上建筑物的数量和密度亦最大;其剪出口出露于岷江岸边,且位于土岩界面上。2)滑坡滑坡前缘坡度较陡,直接为陡坎,后部坡度较缓,约°左右。主要地貌单元有平台、陡崖、冲沟、斜坡地貌,地形较陡,起伏较大,滑坡纵向地形变化逐次为:滑坡后壁为陡坎,坡度较大,坡角约为°左右;滑坡后缘为凹槽,此为滑坡在过去滑移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深长拉裂缝;滑坡中部及东部被人为改造成三级平台,总体地形较缓,坡角约为°°,滑坡西部,则基本保持着斜坡地貌,部分被开垦为耕地,约占滑坡地表面积的,坡度较大,坡角约为°°,前缘地形直接变为陡崖,剪出口处局部基岩出露,但大部分已被坡残积物覆盖。滑坡的滑体物质组成以填土、粉质粘土夹角砾及块石土为主;滑坡的物质组成以全强风化的泥、砂岩为主,局部夹有中风化的泥岩、砂岩,其次还有少量的填土、粉质粘土夹角砾。滑坡的滑床为强风化的砂岩、泥岩;滑坡的滑床大部分为中风化的砂、泥岩,少量呈微风化,属于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地层。该滑坡区年降雨量大,为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来源,洪水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平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按该区含水介质分类,主要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