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施耐德电气节能2010-5-11题记:“对上马的在建新建项目,除了环境评估,还应该进行能效评估。”5月11日,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首位本土籍总裁,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朱海在接受《21世纪》独家专访时呼吁。朱海建议把能效评估和环保评估放在同等位置的背后,是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对节能增效的日益重视。4月6日,国务院转发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ENERGYMANAGEMENTCONTRACT,简称EMC),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业内估算,全球工业、建筑等耗费超过70%能源、资源,超过50%的二氧化碳减排需要通过节能增效来实现。显然,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不能忽略中国节能市场。为了更近距离亲密接触中国庞大的碳市场,施耐德电气在今年年初亦把其亚太总部从香港迁往北京。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向解决方案进军”。施耐德电气战略: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举《21世纪》:就亚太区的战略布局来说,施耐德电气的定位是一个电器设备制造商,还是一个节能服务公司?朱海:我们既不是定义为电器制造商,也不是节能服务公司,我们叫能效管理专家,既可以卖设备,也可以提供节能方案。我们现在有几百人,未来可能有上千人的能效管理工程师,但市场可能需要一万个、十万个,这不是我们一家公司的力量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基于我们传统的设备制造的技术优势,为其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提供设备,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全力以赴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在战略发展定位上,施耐德电气在去年底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作为一家卖产品的公司,我们已经得到很多认可。如果我们想通过提供针对客户难解的解决方案使客户满意,那么我们必须成为一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到2011年底,我们将从一家产品公司转型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举的公司。事实上,施耐德电气自身就正在全球实施一个“能源行动方案”,在施耐德电气的全球生产厂区内,人均能源消耗量降低10%。施耐德电气法国总部R&D中心使用TAC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Vista(r)持续地对水处理、暖通空调、电梯及建筑中其他主要功能实施监测,节能增效30%。同时,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21家工厂已经在行动。向解决方案进军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变化。事实上,这不只是一次变化,而是一次转型。《21世纪》:为什么要两条腿走路?朱海:如果把现在节能市场比喻成一个饺子宴,则我们就是能提供各种各样的饺子馅同时我们也能够自己包出一些特别的饺子。由于这个市场巨大,所以我们既卖饺子馅,面对一些大的用户,也自己包饺子。合同能源管理:“中国不差钱”《21世纪》:《意见》指出,EMC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如何看待中国EMC市场?朱海:EMC未来在中国肯定是主体,但是根据目前EMC进展的效果来看,EMC方案的项目多变成了能效解决方案的项目。因为在前期投资阶段,用能单位就说自己有钱购买设备进行节能增效。《21世纪》:你认为中国的EMC在资金方面不是难题?朱海:资金不重要。当一个EMC项目真正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效益时,很多用能单位不一定会选择EMC,因为中国有一个特殊情况,中国不差钱。再者就是目前中国节能改造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节能服务公司收回成本也很快。基于此,我们绝大多数提供的是能效解决方案,但是会用EMC的方法出现在中国市场。比如我们最近有一个7000万的合同项目,就没有采用EMC;但反而有一个600万的酒店节能改造项目方案用了EMC。这个600万的项目,甲方是一个租赁方、运营方,他不拥有酒店建筑本身,所以他不会自己花钱来做节能改造,他选择EMC。这600万投资就由施耐德电气出资,我们再通过4到5年节省下来的电费收回成本以及实现盈利。《21世纪》:目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