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衡水金卷)“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说明汉初实行的“黄老之学”之前已经存在,故D项正确;材料未说明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A项错误;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是与汉代社会初期的社会状况有关,不是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史记》有记载,并不是受司马迁的影响,故C项错误。2.(2019·宜宾诊断)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解析:选A。题干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3.(2019·豫南豫北名校精英联赛)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解析:选A。据材料“《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可知,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故A项正确。4.(2019·苏州、无锡等四市调研)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第1页/总6页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解析:选A。“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反映出对君主暴政制约的“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5.(2019·郑州模拟)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解析:选B。材料所给时间为两汉和魏晋,根据史实可知儒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根据材料可知儒学的经典著作和尊卑原则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故B项正确。6.(2019·蚌埠质检)“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解析:选B。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天人感应思想一定程度上对皇帝作为有制衡作用,“罪己诏”就是一种体现,故选B项;“罪己诏”不能作为汉代所有皇帝善于检讨反思的依据,故A项错误;汉代通过设中朝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C项错误;“罪己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迷信思想在汉代的传播,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7.(2019·广州调研)在考古发现的汉代官吏墓葬中,陪葬品除《秦律》等大量律令外,还经常伴有一些用来预言凶吉、卜定疑难的简册,如《日书》等。这反映了当时()A.沿用了秦代的基本政治制度B.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C.儒学融合了法家、阴阳家思想D.社会生活受神秘主义影响解析:选D。《日书》是古人从事婚嫁、生子、丧葬、农作、出行等各项活动时选择时日吉凶宜忌的参考书目,结合材料中“预言凶吉、卜定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