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11+4”热身押题练(六)一、选择题2017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的济南南绕城高速为全球首条承载光伏路面研发与铺设的高速公路,实现了“交通+新能源”的跨界融合。下表示意此“超级公路”的垂直结构。读表完成1~2题。结构材料作用表层透光混凝土通行及透光中间层光伏发电组件发电底层绝缘物质隔绝下方湿气1.该“超级公路”()A.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B.只能通行小型电动汽车C.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D.维护成本较普通公路低2.如果“光伏路面”在我国推广使用,将会()①提高汽车通行速度②促进信息产业发展③加剧交通污染④提供清洁能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1.C2.D第1题,“超级公路”只是实现了“交通+新能源”的跨界融合,其表面粗糙程度与普通路面并无区别,不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A项错误;结合材料“济南南绕城高速”分析,该高速公路上多进出市区的车辆,“只能通行小型电动汽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B项错误;结合表中信息分析,该高速路面可以发电,从而实现了对太阳能资源的充分利用,C项正确;“超级公路”相比普通公路成本要昂贵得多,相应的维护成本也会高得多,D项错误。第2题,汽车通行速度主要与路面的坡度、汽车动力等有关,并不会因为“光伏路面”的铺设而改变,①错;“光伏路面”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不会加剧交通污染,③错、④对;“交通+新能源”的跨界融合势必会使交通产业迎来一次智能化升级换代,促进信息产业发展,②对。人口重心又称人口中心,其变化轨迹能反映人口分布及其演变的基本态势。下图为2003~2014年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轨迹图。读图完成3~5题。3.东北地区经纬度范围大致为120°E~135°E,38°N~56°N,下列关于东北地区人口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分布处于均衡状态B.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C.人口重心移动逐渐减缓D.北部人口数量越来越多4.与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相关联的是()①北部地区人口迁出数量大②北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③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④南部地区二孩政策调整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东北地区人口的这种变化可能会()A.缓解东北地区的人地矛盾B.加强东北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C.改变东北地区人口增长模式D.不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解析:3.B4.C5.D第3题,从图中人口重心移动轨迹来看,人口重心总体向西南部移动,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并结合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可知,东北地区人口重心偏南故人口密度南部应大于北部,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处于不均衡状态,A项错误;人口重心移动忽快忽慢,不是逐渐减缓的趋势,C项错误;由图可知,北部人口数量可能呈减少趋势,D项错误。第4题,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会吸引人口迁入,使南部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多,而北部地区人口迁出会使北部地区的人口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人口重心向西南部移动,①③正确;北部地区人口迁出主要是受经济影响而不是因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②错;二孩政策并不是只有南部地区调整,④错。综上,选C。第5题,据图可知2003~2014年,东北地区人口重心整体向西南移动,这会增加东北地区西南部的人口压力,不利于缓解东北地区的人地矛盾,A项错误;人口重心的偏移与对外文化交流关系不大,B项错误;人口重心的偏移并不会改变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C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向西南部迁移,东北地区中部、北部的人口相对减少不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D项正确。如图为黄河下游某地降水信息统计图(图中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为后一个节气的平均降水量减去前一个节气的平均降水量)。据此完成6~8题。6.随着节气的变化,该地降水量先持续增大后减小到最低值,此时该地田野里()A.玉米成熟B.小麦进入休眠期C.采茶正忙D.花生刚发芽7.该地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最大月份,控制江淮地区的主要是()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低压8.从雨水到清明之间,该地农田最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为()A.涝灾B.旱灾C.台风D.滑坡解析:6.B7.C8.B第6题,图中纵坐标表示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若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为正值,则后一个节气的降水量比前一个节...